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近年来视黄素受体介导视黄素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有:1)视黄素受体;2)视黄素受体与细胞生长;3)视黄素受体与孤生受体的的相关性;4)视黄素受体对AP-1活性的抑制作用;5)视黄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研究,对于探讨视黄素受体的功能、阐明视黄素的抗癌机理、合成更多的受体选择性视黄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王国卿  童建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0):17-20,23
在中枢核团、外周细胞、整体行为、细胞信使和基因表达等不同水平上,较系统地开展了对生物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析工作,继而深入探讨生物节律的内在控时机理。主要内容是(1)采用电生理、行为测定、形态学观察、生化检测和cAMP/cGMP及其相关酶分子昼夜活性测定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中缝背核(DR)对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2)围绕中枢核心钟组织SCN和松果体(PG),观察了PG释放的第一信使褪黑素(MT),作用SCN上不同MT受体亚型→调制SCN昼夜节律性放电、引起SCN中第二信使cAMP、cGMP、Ca^2+和核内第三信使c-fos改变,检测各个信使昼夜节律性含量变化及其代谢调控的生物节律;探讨SCN和PG在昼夜活动度、体温调节功能上的差异;同时将cAMP/cGMP的周期性变化与细胞分裂的昼夜节律相联系,通过多种节律间的参数关系和位相性调控比较,在细胞水平上解析生物节律性活动的振荡特征、SON与PG间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3)研究昼夜模型动物中枢核团(SCN、P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核心钟基因、钟相关基因和钟控基因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明确在中枢生物钟系统中,SCN和PG的昼夜基因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同时,通过筛选和鉴定钟基因下游的目的基因,寻找中枢和外周组织中能够特征性表达或者共表达的钟控基因,从而为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中枢和外周昼夜节律生物钟间的机制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3.
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激酶催化将三磷酸腺苷(ATP)γ位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侧链的羟基上, 从而在将胞外信号透过质膜传送到细胞质以及通过核膜传送到细胞核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C(PKC)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 目前为止至少发现12个亚基, 各个亚基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功能. 由于它们与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如癌症、炎症、自免疫失调、心脏病等, 因此, 一些能够封闭PKC活性及阻断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 或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PKC抑制剂就有可能开发成为新药. 为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特异蛋白激酶特别是亚基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疾病治疗. PKC结构有4个保守区, 针对抑制剂作用不同保守位点, 以及运用不同的抑制机理, 人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些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实验. 本文根据抑制剂与PKC作用位点、机理, 综述近年来PKC抑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周杨杨  李继刚 《自然杂志》2019,41(3):188-196
光敏色素是植物中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而光敏色素A(phyA)是植物中唯一感受并响应远红光信号的光受体。phyA以Pr形式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光照后被激活,转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Pfr形式。Pfr形式的phyA与穿梭蛋白FHY1/FHL结合并被转运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与FHY1/FHL分离;FHY1/FHL出核,进行下一个转运phyA进入细胞核的循环。近年发展的phyA数学模型指出,phyA受体Pr与Pfr形式间的转换,以及特异性依赖FHY1/FHL转运进入细胞核,决定其成为植物远红光的光受体。在细胞核中,激活形式的phyA与COP1和SPA蛋白直接相互作用,抑制其形成有功能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从而使转录因子HY5等蛋白能够积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发生。Pfr形式的phyA也可以与转录因子PIFs相互作用,并介导PIFs的快速磷酸化和降解,从而解除PIFs对光形态建成的抑制作用。FHY3和FAR1是转座酶衍生的一类转录因子,能够在远红光下直接激活FHY1/FHL的基因表达;而HY5能够负反馈调控FHY3/FAR1对于FHY1/FHL的转录激活作用,从而维持远红光信号的动态平衡。Pfr形式的phyA在细胞核内能够被磷酸化,磷酸化的phyA是COP1/SPA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优先降解的底物;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磷酸化的phyA可能是一种活性更强的形式,在诱导植物远红光信号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5.
文章就植物花粉管、保卫细胞中微丝骨架以及微丝骨架与信号转导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  相似文献   
46.
吴鑫  贺婷 《科技信息》2013,(24):49-50
胰岛素受体高度表达于海马,在大脑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脑内胰岛素作用可以增强与海马相关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脑脊液胰岛素水平降低及脑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伴有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丝氨酸磷酸化增强等。因此,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可能是导致A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水稻乙烯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彪  陈受宜  张劲松 《科学通报》2010,55(15):1438-1445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在应对多种环境胁迫的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在以拟南芥为主的双子叶植物中得到了系统研究,已建立了一个线性信号转导模型.与拟南芥相比,人们对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乙烯作用机制还了解较少.本文介绍了水稻乙烯信号转导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与拟南芥及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拟南芥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大多数组分在水稻中已找到了同源序列,包括5个乙烯受体,OsCTR1,OsEIN2,OsEIL1和OsERFs等.与拟南芥的同源组分相比,水稻乙烯受体家族各成员在功能上可能更具有特异性.但是OsEIN2和OsEIL1对水稻乙烯反应只表现了有限的调控作用.ERF类转录因子OsERF1和OsEBP-89可能也参与水稻乙烯反应,但它们是否被OsEIN2-OsEIL1介导的信号途径激活并不清楚.鉴于水稻的乙烯反应在多方面与拟南芥不同,推测水稻中或许存在着新的信号传递组分或新机制.筛选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并鉴定相应基因将可能初步揭示水稻乙烯信号转导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8.
蚕豆保卫细胞中类整合蛋白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蛋白(integr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介导细胞和胞外基质、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黏连,也参与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以前的研究表明,微管和微丝参与调节气孔的运动。利用人整合蛋白(αvβ3/β5)的多克隆抗体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定位。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纯化的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膜碎片中存在类整合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47.3,43.7和41.1ku。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表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质膜上,且主要分布在背壁的细胞膜上,这与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是一致的。因此,这项研究结果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的质膜上。  相似文献   
49.
信号转导与细胞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志培 《自然杂志》2001,23(6):316-324,325
细胞内存在两类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生长促进基因(即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和生长抑制基因(抗癌基因和诱导终端分化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生长因子(或其受体)、蛋白激酶、某些酶类、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转录调节因子以及其他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组分,这些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其编码蛋白(癌蛋白、抗癌蛋白)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细胞生长调控紊乱,无限生长、增殖,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因此,研究认号转导机制对于阐明细胞癌变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ABA生理功能与信号转导相关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超 《科技资讯》2008,(10):44-45
本文主要介绍了脱落酸(absicsic acid,ABA)作为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其发现历史,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作用。同时ABA对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还介绍了ABA诱导的逆境应答的主要基因及其功能,探讨了ABA响应基因与逆境胁迫关系,并对其信号转导途径和目前最新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