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6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由于社会公德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的错位,大学生耻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耻感教育作为特殊的道德教育形式,具有正面教育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因此耻感教育理应成为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道德建设必须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创新耻感教育方式,营造健康文明的道德软环境,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2.
目前在大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增加大学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把道德教育落实到大学生行为规范上,特别是礼仪规范上。  相似文献   
33.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上网群体,面临网络的种种诱惑和考验。如何强化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动员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4.
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是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面对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如果不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为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强化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走民主法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35.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分析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基本内容,阐明了其对于我们坚持“以德治国”的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7.
高校对青年大学生应切实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进步,但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突现。如何切实有效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又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3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1世纪将形成一个与当代工业社会具有不同特征的现代网络社会。因为现代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既充满了人性,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既具有有序性,也具有无序性;同时还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现代网络社会不是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现代网络社会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问题与矛盾的真实社会.它同当代工业社会一样,需要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39.
构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环境日益多样和复杂,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机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就德育教育自身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以往对道德内涵认识错位,不愿意承认合理利己的合理性。导致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世界,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情景性。此外,德育形式注重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虚而不实,呆板、枯燥等因素也成为道德教育出现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道德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出发,从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古代“德治”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入手,积极探求实现“以德治国”的道德途径,即实行德政与德教,以期对“以德治国”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