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9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876篇
系统科学   656篇
丛书文集   1004篇
教育与普及   7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0篇
现状及发展   10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3154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732篇
  2014年   1329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367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727篇
  2007年   1555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848篇
  2002年   879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50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89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对1961~2018年石河子121团大风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石河子121团大风发生频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系数为0.0 183次/年。4~7月石河子121团大风发生次数较高,11月到次年3月没有出现过大风。石河子121团大风的日变化特点是:大风多出现在13:00以后,下午19:00左右减少,16:00~18:00是大风出现次数最多的时段,并且风向以西北风居多。石河子121团大风的天气特征主要有三种:冷锋过境型大风、动量下传型大风和热力对流型大风,其中以冷锋过境型大风出现次数居多,约占大风总数的82%。最后提到大风预报的着眼点和防御大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2.
基于红外光谱图特征峰分析的沥青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用红外光谱图特征峰分析沥青指标是快速评价稠油沥青质量的研究热点,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分离分析等手段,对90#A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常规沥青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为99.6%;90#A级沥青在3 000~650 cm~(-1)出现9处较明显的特征峰,SBS改性沥青在2 950~650 cm~(-1)出现11处较明显的特征峰,每个特征峰均有对应的特征基团;同类沥青材料的特征基团一致,同类沥青材料的技术指标相同.通过对比分析沥青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峰,可以快速评判出沥青质量优劣,缩短了检测评价沥青材料指标的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决关键帧提取算法性能因特征选取单一而受视频类型多样性限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关键帧提取方法 .该方法在检测到的每个镜头内,采用颜色特征、小波统计特征和SIFT局部特征计算视频帧间综合相似度矩阵.然后采用一个改进的谱聚类算法将镜头帧分组,每一组的中心帧被选择作为关键帧,其中关键帧的数目通过计算聚类不稳定性的极小值进行估计.通过实验利用F1分数、保真度和镜头重构度等评估标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35.
36.
针对目前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KL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模式认识程度较低的问题,利用该区壁芯、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古地貌背景,在层序格架约束下研究沉积环境,分析其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混合沉积,形成于宽缓斜坡、亚热带湿润气候,兼具湖平面、物源、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等条件;该混合沉积包括相缘渐变混合与原地混合两种沉积类型,互层式和组分式两种混合模式,以及4种混合样式。两种混合沉积类型沉积机理不同,混合模式及组合样式表现较大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储层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37.
高潜水位矿区地表拉张裂隙区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潜水位采煤拉张裂隙区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选择淮北矿区朱庄矿3522工作面地表拉张裂隙区为研究对象,按地势坡度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区,在裂隙两侧间隔50 cm布设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自上而下每20 cm取样,共计105个样品,分析含水率、pH、有机质(SOM)、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等指标.结果表明:拉张裂隙区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深度增大;SOM在Ⅱ区台阶0~40 cm地表聚集.AP在垂向剖面上分布无显著差异,在水平方向上在Ⅱ区、Ⅲ区显著积累;裂隙对0~20 cm AK影响显著,土壤整体肥力属于瘦瘠到一般水平,斜坡水土流失与裂隙的隔断拦截作用,导致SOM在台阶区积累,AP在低区积累,AK在高区积累.  相似文献   
38.
北羌塘拗陷的上三叠统巴贡组碎屑岩是羌塘盆地的储层重点层系,分析沉积、成岩作用对巴贡组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巴贡组砂岩总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表现为分选差、喉道细和连通差。沉积因素是控制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形成于分流河道微相的砂层在形成时的水动力强、搬运远,其厚度更大、原生孔隙更为发育,由于抗压实能力强、保留有更多粒间孔隙,因此,后期酸性溶蚀更为发育。绿泥石衬里抑制了粒间硅质胶结物的形成,裂缝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煤系特有的酸性介质环境亦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