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upper limit of farmland is proposed. Shallow gully erosion is one of erosion type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on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hi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Field observation and aerial photos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hallow gully erosion occurring on the steeper farmland in the hi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intensive erosion on slope, because of its ex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ve runoff collection. The data on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hallow gullies on sloping farmland indicate that critical slope gradient for shallow gully initiation ranges from 15 to 20 degrees with an average of 18.2 degree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critical slope gradient for compulsory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o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should be kept within the critical slope gradient for shallow gully initiation to prevent shallow gully formation in order to control soil loss more effectively. But as the first step, the cultivation on the slopes with slope larger than 25 degrees where the maximum erosion occurs should be strictly forbidden.  相似文献   
32.
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地合理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一是受污染的农田,一类是尾砂库。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刁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了习江流域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尾砂库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合理利用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尾砂库的新的利用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33.
把农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产经济价值一起作为农地非农化中农地的转化价格,讨论了其价格体系的构建方法,对生产经济价格采用收益还原法,社会保障价格采用养老保险法,社会稳定价格采用耕地开垦费法,生态环境价格采用影子价格法来分别进行该价格体系的量化,得到了宜兴市农用地价格体系,进行了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指出目前我国征地补偿价格过低的现象,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为实现农田区和荒漠保护区植被协同发展,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农田荒漠过渡带包气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农田荒漠过渡带上,荒漠区土壤包气带水盐运移与农田区灌溉息息相关。灌溉后,农田区土壤盐分随灌溉水进入地下水中,继而流向荒漠区,引起荒漠区表层土壤盐分大幅升高。水位调控后,灌溉对农田区表层土壤脱盐效果更好,盐分随灌溉水向下运移更深。同时,不仅农田区侧向流入荒漠区盐分减少,而且减少了浅层咸水进入荒漠区包气带土壤中的盐分,有效缓解了荒漠区表层土壤聚盐效应。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农田土壤盐碱程度对土壤碳固定和碳排放的影响,选取吉林西部不同开发年限的盐碱旱田、水田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采样和实验测量。测定土壤盐碱程度的基本理化指标:土壤pH、电导率和碱化度;同时测定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整体盐碱程度较高、固碳水平较低,土壤-大气碳循环较慢。随开发年限的增加,盐碱程度没有显著降低;而水田土壤盐碱程度相对较低,固碳水平较高,促进了土壤-大气碳循环。随开发年限的增加,土壤盐碱程度得以改善,土壤固碳水平提高。总体而言,玉米的种植无法较为有效地改善土壤盐碱程度和土壤碳的固定,而水稻的种植则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土壤对碳的固定从而降低碳排放。在全球温室效应大环境下,研究区应大力关注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改造盐碱土壤,为减缓区域变暖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6.
农村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一直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这一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尽管学术界在我国农地使用权能否流转问题上争议很大,但随着这一法律制度得以支撑的经济基础的丧失、对经济建设阻碍作用的凸现以及法律的公平性遭到质疑,解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已为大势所趋。我国应当因势利导在正确的立法理念指导下,完善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法律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科学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37.
以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为例,以卫星遥感图像为建库数字化参照依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利用ERDAS Imangine 8.6和MapInfo Professional 7.0 SCP为数据库平台,依次提取出旱地梯田、旱坡地、菜地、退耕还林地等不同图层的田块,根据分析处理要求,针对农田系统的特征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建立相应的农田空间数据库;以2008年4月以及2002年4月两次对吴沟村全体农户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建立农田各种形式的投入、产出能量数据库.完成的数据库可以实现如下功能:①数据浏览与操作功能,如对农田系统信息的放大、缩小、漫游、全图等以及时全村现有482块农田地块的查看和修改:②数据管理和维护,如时吴沟村农田数据进行条件查询、SQL查询、Mapbagic程序查询等.③数据转入和转出,可以将Mapinfo下的农田数据转入或转出到其他GIS软件中,扩展该农田数据库的使用范围.图5,表1,参11.  相似文献   
38.
引入区位熵评价方法,对县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从空间角度统筹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耕地减少的关系.并以泗阳县为例,分别测算各乡镇的区位熵值.结果表明,泗阳县不同乡镇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9.
阜新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阜新采矿活动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对农田重金属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采用土壤样品采集采用随机布点法,采集的土壤样品预处理后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A5、Cd、Cu、Ni、Pb、Zn含量均严重偏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尤其应重视Cd的污染风险.采矿活动是农田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同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可能对土壤中的Cu、zn、As的增加有一定作用,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布局应适当考虑它们的土壤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0.
运用了生态学、经济学的办法,在彭阳县退耕还林还草的大前提下,对于彭阳县的各种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以农林牧复合体系为指导的生了一条果园复合经营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态农业,并论证了其可行性,分析了三种模式综合所能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