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尾松的形态结构分析与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 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参数化建模工具;模拟了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地上部分三维形态结构;根据样地树木的分布规律,把树木模型“种植”到数字地形模型(DEM)上,构建了虚拟样地的三维场景,逼真再现了样地马尾松的景观。  相似文献   
22.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已有文献资料形成典型杉木生长发育文法规则,以LSTree单树建模软件平台为基础构建单株杉木和虚拟森林场景,采用八叉树数据结构和光线跟踪算法模拟冠层任意三维位置太阳直射PAR三维分布.研究发现:光面求交次数及计算时间受植物模型及虚拟森林场景组织方式影响显著;光线投射平面其投放密度不仅影响着模拟效率,其还...  相似文献   
23.
协同地形编辑系统(Collaboratuve Terrain Editing,CTE)是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与虚拟地理环境(VGE)相结合的一种典型应用.由于用户的编辑行为具有多样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特征,因而对其表达、组织与传输则成为系统开发的关键.在分析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XML技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以构建编辑行为标识码-->编辑行为信息描述表-->编辑行为信息报文-->编辑行为信息链这4个环节组成的完整技术体系,并给出一个典型的应用示例.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简洁高效,对于其他协同应用系统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利用RS和GIS技术,将经济统计数据与基础地理空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相结合,对福建省耕地和林地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464ha,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01ha;林地直接效益(10.2万元 km2)与耕地效益(274.5万元 km2)比较相差较大;在运用"3S"技术对全省土地资源进行宏观监测与分析时,把经济统计数据引入到土地覆被 利用的统计数据中进行相关分析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类经济活动与土地的人地效应,但在方法、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机动车污染扩散模式,以厦门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实际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气象特点,采用CALINE4模式模拟了厦门市CO、NOx的一次浓度空间分布以及年均浓度空间分布,并对厦门市机动车污染的一般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
协同虚拟地理环境由于存在多个用户与共享资源发生并发访问,从而将导致"访问冲突".基于此,以协同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基础要素-地形为并发控制对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以矩形作为区域锁形状,并支持在协作过程中进行锁粒度动态裁剪的并发控制机制,该锁在机理上属于悲观锁.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较好地避免冲突产生,使多用户与共享资源的交互保持有序与和谐,同时提高了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闽清县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中地区闽清县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其主要的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选取18个候选驱动因子进行多尺度分析,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耕地改园地和林地改园地的变化驱动模型,探讨其驱动力因子的尺度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研究尺度发生变化,驱动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均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其中,模型的解释能力和主要驱动因子的制约作用,均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将三维扫描的建模方式与传统的几何造型的建模方式相结合,提出基于激光扫描的三维几何造型建模方案.重点解决地面激光扫描仪(TLS)获取三维点云时站点布设与数据处理、几何造型中点、线、面、体的提取与三维建模,以及纹理数据处理等问题,实现目标建筑的真实感三维建模.以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为例,建立精细的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典型中式建筑风格的文化遗址数字化建模.  相似文献   
29.
地震、洪水、火灾等复杂灾害应急救援或处置场景中,时常出现运营商片区基站损坏或存在信号弱覆盖区域,导致通讯中断,影响对灾害现场的环境预判,最终降低应急处置、救援统一指挥与危机管控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通信组合方法,设计小型感知节点与汇聚终端,实现基础应急环境数据获取,节点间采用远离距无线通信技术(long range radio, LoRa)进行网内数据传输,汇聚终端作为网关集成北斗通信技术,实现感知数据与后台服务端的远程通信.旨在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一种信息获取方式,以便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研究区,采集不同地面分辨率/航向/旁向重叠率无人机影像(5 cm/90%/80%、10 cm/90%/80%、5 cm/65%/60%),并实测树高及冠幅. 无人机影像经处理生成正射影像和三维点云;然后评价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并采用基于点云的局部最大值法提取树高;最后比较不同影像重叠率及地面分辨率下的树高估测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 较小的地面分辨率及较大的重叠率下的采集参数不仅生成的点云密度较高,重建更为完整,单木检测的F测度及树高估测精度更高,尤其是对于高度和冠幅较小的梧桐,而当林下无灌木丛时有助于减小DEM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