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3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电泳沉积法制备高度有序的SnO2/Fe2O3复合纳米线阵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泳沉积的方法在AAO模板微孔中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SnO2/Fe2O3复合纳米线阵列, 并用SEM, TEM, EDX, XRD及XPS对其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所得SnO2/Fe2O3复合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80 nm, 长度达几十微米, 由高度结晶的六方结构的α-Fe2O3和四方结构的SnO2构成.  相似文献   
22.
用强迫水解的方法制备粒径为5 nm的无定形Fe2O3微粒, 并用滴膜的方法制备ITO/Fe2O3电极. 在KCl, Na2SO4, NaOH电解质溶液中研究这种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 同时对光生载流子在Fe2O3膜/电解质溶液界面的传递过程进行讨论. 根据紫外-可见吸收特性及光电流的产生电位实验数据绘制了无定形Fe2O3的能级示意图.  相似文献   
23.
固氮问题一直是现代科学界注目的课题,太阳能催化合成氨是一个新的固氮途径。可以预见,只要找到适当的材料制成固体器件,把植物光合作用原理与非生物的固氮研究结合起来必将成为现实。《太阳能催化合成氨》一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24.
细菌视紫红质的分离提纯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在了实验室进行大规模连续的嗜盐菌的培养方法和细菌视紫红质分离提纯技术,经表征证明,采用离心法即可制备细菌视紫红质纯品。  相似文献   
25.
26.
通过变温红外和变温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一个新的席夫碱型液晶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羰基和亚胺基团在红外光谱中对SB-SG转变较敏感;在拉曼光谱中,对N*-SB较敏感.  相似文献   
27.
研究磺化酞菁铜(CuTsPc)L-B膜的制备方法,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它的结构。结果表明:磺化酞菁铜(CuTsPc)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分子结构的非两亲性长链分子,可采用静电相互作用来制备这种L-B膜。(CuTsPc)L-B膜中的磺化酞菁铜分子主要以面对面的二聚体形式存在,磺化酞菁铜分子平面按平行于载片平面的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28.
<正> 近年来,NH3的光化学仍然是深受注意的研究课题。而且,引入催化表面后的激光化学也做了若干探索性工作。这些研究除了与探索同位素分离的新方法有关外还有其他的科学目的。C.T.Lin所做的NH3与O2的光化学,以TEACO2激光照射样品,一次照射即得到了强烈地可见闪光。这予示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激光诱导的化学反应。Y.T.Lee以NH3分子光束电离的方法,研究了N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这对于化学和生物化学是极有兴趣的。S.G.Cheskis等人以染料激光研究了有氧存在的条件下,NH3的紫外闪  相似文献   
29.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分.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在p-型Si片基底上通过甩膜焙烧形成不同厚度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发现不同厚度薄膜的表面光伏特性差别很大,随着多次扫描光伏响应变化也不同.在TiO2膜很薄的情况下,Si与TiO2分别表现各自的光伏特性,说明上层TiO2薄膜对界面态的影响小;随着TiO2膜厚度的增加,其对界面态的影响增强,表现为界面主导的光伏响应.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层薄膜的电荷密度大时,对界面态的影响强,光电压谱上明显表现出界面的作用;而当上层薄膜的电荷密度足够小时,对界面态的影响弱,使得组成界面的物质表现各自的光伏特征.实验同时表明表面光伏技术对表面和界面均敏感,控制适当的条件可以得到表面主导或界面主导的光伏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