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胭脂巨鲫     
赵远 《河南科技》2007,(11):8-8
胭脂巨鲫又名胭脂鲫,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采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人工培育而成的鲫鱼新品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它既继承了普通鲫鱼肉味鲜美、食性广、易饲养的优点,又克服了普通鲫鱼生长缓慢、不易捕捞的缺点。其体型与普通鲫鱼十分相似,体高似鳊鱼,体两侧青灰色,腹部银白,鳍条稍带粉红色,背厚而腹小,可食比例大,肌间刺少,无须,广温性(0-40℃),性情温驯,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对几种脊椎动物 (家鸽、蟾蜍、鲫鱼 )的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比容几项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 .结果 :①家鸽红细胞最大渗透脆性为 0 .82 %± 0 .13 %NaCl溶液 (0 .5 0 %~ 1.0 0 % ) ,最小渗透脆性为 0 .44 %± 0 .0 4%NaCl溶液(0 .3 5 %~ 0 .5 0 % ) ;蟾蜍分别为 0 .2 1%± 0 .0 3 %NaCl溶液 (0 .18%~ 0 .3 0 % )和 0 .14 %± 0 .0 3 %NaCl溶液 (0 .10 %~ 0 .2 0 % ) ;鲫鱼分别为 0 .2 8%± 0 .0 4%NaCl溶液 (0 .2 2 %~ 0 .3 0 % )和 0 .2 0 %± 0 .0 3 %NaCl溶液 (0 15 %~ 0 .2 5 % ) .②家鸽红细胞沉降率为 4.2 4±2 .2 3mm/ 1h末 (1~ 10mm/ 1h末 ) ;蟾蜍为 11.0 3± 4.2 6mm/ 1h末 (4~ 2 7mm/ 1h末 ) ;鲫鱼为 3 .80± 0 .62mm/ 1h末(3~ 5mm/ 1h末 ) .③家鸽红细胞比容为 48.73 %± 7.11% (3 4.8%~ 5 9.2 % ) ;蟾蜍为 2 2 .77%± 8.5 2 % (7.3 %~ 41.8% ) ;鲫鱼为3 9.40 %± 7.5 3 % (2 2 .3 %~ 48.7% ) .本文对上述几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生理特性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  相似文献   
103.
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鲫鱼外周血中可看到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和显微结构。污染后鱼体中淋巴细胞的显著增加,单核细胞增多,伴随着血栓细胞和嗜中性细胞的显著减少是鱼体短期(96h)接触Cu^2 后变化的一个指示。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被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特征所证实,即白细胞在通常的温度污染条件下增多,以抵抗可能由Cu^2 所引起的机体感染,从而来保护机体。  相似文献   
104.
铜离子对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旭阳 《河南科学》2002,20(1):42-46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遗传毒害性。结果显示 :铜离子对鲫鱼的毒性是比较大的。在用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相同时间或用同一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后 ,鲫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与总核异常率都明显上升。微核率与浓度之间 ,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除个别组外 ,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现有仿生吸盘主要应用于干燥环境的现状,对鮣鱼吸盘吸附机理进行探究,运用仿生学原理和负压吸附原理,设计出一种椭圆状外形的仿生吸盘,并分别从吸附能力、摩擦抗阻能力和抗倾覆力矩能力三方面阐述各影响因素对吸盘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仿生吸盘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鮣鱼吸盘的吸附性能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吸盘密封边的密封效果,而该密封效果与材料特性和接触面所受压应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投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粗制品8周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生长激素释放和生长速率的影响.每kg含1.00g LHRH-A粗制品的饲料能显著促进鲫鱼体质量和体长的增长(P<0.05);血清生长激素含量亦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肌肉和肝脏的生化成分分析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投喂LHRH-A粗制品可以促进鲫鱼生长而不影响它营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7.
用农业、林业生产上常用的农药敌敌畏,对鲫鱼精子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用80%的敌敌畏乳油配制成浓度梯度分别为0.005、0.01、0.02、0.03、0.04和0.05%敌敌畏溶液.在对照组中,鲫鱼精子运动的时间最长,速度最快,运动剧烈,精子运动的轨迹以直线为主.随着溶液中有机磷浓度的增大,鲫鱼精子运动的时间逐渐缩短,速度越来越慢,精子运动轨迹也从直线变为弧线和曲线,由曲线变为原地运动或不运动.由此可见,有机磷农药对精子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对鲫鱼的生殖会产生毒害作用,并探讨建立简单、快速平价有机磷农药生殖毒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动物肠道内含物中微生物菌群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提取SD大鼠与鲫鱼不同肠段的内含物菌液,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后进行平板计数。结果 大鼠肠道中乳酸杆菌所占比重高于鲫鱼肠道,其余菌落(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比重明显小于鲫鱼肠道;大鼠和鲫鱼肠道厌氧的双歧杆菌沿肠道向下数量递增。需氧的肠球菌在鲫鱼、大鼠整个肠道中的数量级相当。结论 研究不同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信息可以为病理学、毒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0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Fe~(2+)、Cu~(2+)、Zn~(2+)喂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以血清抗菌活力、溶菌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为指标,分析了Fe~(2+)、Cu~(2+)、Zn~(2+)对鲫鱼生长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能促进鲫鱼的生长;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对鲫鱼非特异免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Cu~(2+)1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抗菌活力最强;分别添加Fe~(2+)150 mg/kg、Cu~(2+)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的溶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鲫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最强;适量添加Fe~(2+)、Cu~(2+)、Zn~(2+)能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0.
The full-length mRNA of the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 coding gene (HMG1) was obtained by RACE-PCR from re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blunt snout bream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and their triploid and tetraploid progeny.The sequence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579 nucleotides coding for 193 amino acids.The nucleotide identity of HMG1 was higher between the tetraploid hybrid and the maternal red crucian carp (99%) than between the tetraploid hybrid and the paternal blunt snout bream (97%).The nucleotide identity between the triploid hybrids and each parent (95%) was low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parents (98%).The protein identity between the tetraploid hybrid and each parent (100%) wa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riploid hybrid and each parent (97%).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generates a shock to the HMG1 gene in triploid hybrids,causing divergence of nucleotides.The HMG1 protein of the tetraploid hybrids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its parents,which reduced the barrier of cross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alleles,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bisexual fertile tetraploid hybrids forming a new polyploid species in nature.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s of the HMG1 protein contain eight helices,three switches,two DNA-binding domains in the N-terminus,and a long acidic tail in the C-terminus.Together,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HMG1 protein plays a role of protein-DNA interactions,facilitating various DNA-dependent activities in the nucleus.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hylogeny of fish,amphibian,reptilian,bird,and mammalian HMG1 protei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MG1 is an ancestral protein that has been highly conserved.These data provide clues as to how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may form polyploid hybr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