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传统河道治理往往只注重河道的基本功能,较少考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致使河道建设出现过度“三化”(河道平面形态直线化、断面几何规则化、护岸材料硬质化)现象,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河流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河流整治从传统单一目标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建设的新要求,本项目以全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依托,开展河道堤岸生态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遗传毒性测试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 L/皿时,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则不能达到类似效果;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分别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仅在浓度为0.5 L/皿(相当于原水体积)时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可有效应用于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处理过程中N2O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控制的需要,使得具有高效率脱氮,同时N  相似文献   
14.
水生植物滤床的植物组合及定期收割对植物铅蓄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生植物滤床中试以及温室模拟试验,发现水生植物滤床(APFB)在2.5m3/(m3·d)的水力负荷下对水中Pb的去除率为25%~37%.采用合理的植物组合和定期收割,可分别使APFB中水生经济植物可食部位的Pb蓄积量减少20%和50%左右,经济水生植物的食用安全性显著提高.不同种类经济水生植物对水中Pb的吸收能力不同,茎叶/根质量比值大的植物对Pb的去除速度快,通常在12~24 h内出现除Pb能力高峰.  相似文献   
15.
溶微囊藻菌的分离与溶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1株溶藻细菌,并对该株菌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对源自太湖的微囊藻的最低溶藻细菌浓度为105个/mL;在太湖水、PBS缓冲液和BG11微囊藻培养基等反应体系中对微囊藻均有较强的溶解作用,24 h藻细胞溶解率分别为85.9%、67.9%和91.0%,完全溶藻时间为48 h.其溶藻方式可能为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所致.该株菌对微囊藻毒素LR(MC-LR)也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在MC-LR起始质量浓度为2.642 μg/L时,细菌对MC-LR作用18,36和72 h的降解率分别为14.2%、51.3%和100.0%.此菌株在太湖水中保持着较好的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与降解MC-LR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外-微臭氧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紫外-微臭氧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MC)的动力学过程与特性.结果表明:MC-RR,MC-YR和MC-LR三种MC在紫外-微臭氧反应器中的降解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半降解时间分别为74.5,32.2和24.2 min;降解速率不受初始藻毒素浓度的影响,湖水中天然有机物(NOM)能捕获自由基,抑制MC的降解,葡萄糖对MC的降解没有影响;紫外-微臭氧工艺主要通过HO·等自由基对MC侧链Adda基中不饱和共轭双键的破坏而降解MC,并使藻毒素脱毒.紫外-微臭氧工艺可用于降解饮用水中MC.  相似文献   
17.
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电氧化法对废水的色度和S(重铬酸钾化学耗氧量 )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电解过程中余氯的产生对色度和S的去除有决定性作用 ,实验确定的高浓度酚钠废水电氧化处理条件是 :电流密度为 714A/m2 ,电压为 10V ,电解时间为 30min ,色度和S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5%和 60 8% .另外 ,电氧化法还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试验表明该酚钠废水采用中和→电氧化→生化工艺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8.
采用O3,UV,UV/空气和UV/O3工艺对三氯甲烷和氯苯2种重要氯化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就UV/O3工艺对2种有机物去除机理展开分析.试验90 min时,UV(253.7 nm)工艺氯苯分解产物氯离子浓度为2.03 mg/L,UV(253.7 nm)/O3工艺为1.80 mg/L,150 min时二者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湖富藻水高有机物浓度特点,研究外循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太湖富藻水的效能和运行效果.研究表明,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种泥,自然腐熟5~7 d左右的太湖富藻水为原水,进水COD为1 050~2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d,(32士1)℃温度等条件下,可以在32 d内成功启动外循环UASB反应器并达到初步稳定运行.通过降低HRT,分阶段提高COD质量浓度的方法,逐步将外循环UASB处理太湖富藻水的有机负荷提高到3 kg COD/(m3·d),其COD去除率可以稳定在75%左右,产气率为0.75 L/(L·d),外循环UASB对太湖富藻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电镜观测,发现稳定运行期形成颗粒污泥,且污泥内生物相丰富,分别为丝状菌、杆状菌和球状菌等多种微生物共营生长.  相似文献   
20.
蓝藻消亡过程中DMTS的产生及水质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了静态、恒温及遮光条件下不同藻密度藻水中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质量浓度及其他常规水质指标的变化特性.在表观现象观察及嗅味物质分析的基础上,以1.0×106cells·L-藻密度藻水作为对照,着重分析了2个特征藻密度藻水中水质变化与水体发臭、发黑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蓝藻在死亡分解过程中产生的DMTS质量浓度最大值与初始藻密度表现出明显相关性,拟合模型符合线性模型与二次模型.当藻密度达到1.0×107 cells·L-1时,DMTS质量浓度最大值达到891.8 ng·L-1,约为嗅阈值的90倍,水体散发明显臭味;当藻密度达到1.0×1o8cells· L-1时,有机物浓度逐渐升高,溶解氧降为0,氧化还原电位降至-300 ~-400 mV,呈现极强的还原性,可导致FeS等黑色物质生成,使水体呈现微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