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Na2CO3熔盐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1000℃空气中的Na2CO3溶盐对反应烧结SiC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a2CO3熔盐加速了材料的高温氧化失效,其腐蚀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是SiO2氧化膜快速溶解所造成的快速失重阶段;第2阶段为材料面液相膜形成所引起的快速氧化(增重)阶段;第3阶段是由于熔体底部形成一层保护性SiO2氧化膜所表现出的慢速氧化(增重)阶段,因此,Na2CO3溶盐的使用使得材料表面形成大量蚀坑。  相似文献   
12.
树木变的石头,叫做木化石。我国的木化石产地很多。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东自江苏,西至新疆,几乎都有发现。有趣的是,最古老的木化石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如在湖南澧县一带,发现了距今3.6亿年左右的中泥盆世晚期的植物化石。古生代的鳞木类化石在山西晋城一带也有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陕西省上二叠纪地层中产的炬木现在还陈列在南京地质陈列馆门前。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硅藻是一种细胞直径仅为10~200μm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可以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广泛分布在各类水体甚至湿润土壤中,是藻类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硅藻得名于其由SiO2·nH2O(二氧化硅)组成的硅质细胞壁,由两个嵌合如培养皿的半片所组成.称为上壳和下壳,壳面上有各种美丽的花纹,是进行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这种不易被腐蚀和磨损的硅质结构,使其大量保存于第三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中,为开展古环境与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以SiO2有序大孔材料制备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胶晶模板法中影响前驱物填充率的诸因素,包括填充方法、填充时间和填充次数.研究表明,直接浸渍法易导致大孔结构的收缩、脱落和表面覆盖.本文提出的在模板表面添加盖片再填充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当填充时间为5 min、填充次数为两次时,SiO2有序大孔材料的骨架填充率较高.扫描显微镜(SEM)和分光光度计的表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制备了填充率高达22.53%的大面积SiO2有序大孔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给出了一个用来计算复合电子发光薄膜中非晶二氧化硅层的电流密度的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得到电子在不同的电场下通过非晶二氧化硅层时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给出了一些参数的经验值,计算得到了与实验基本相一致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O2):m(生胶)=0.35~0.40时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效果最佳。硅橡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形成了以二氧化硅为晶核的微晶区,增加了物理交联点,更易发生结晶。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法制备出了有序介孔二氧化硅SBA-15,分别在室温下进行了光致发光(PL)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室温PL谱分析发现了位于3.8 eV的紫外光致发光峰,进一步研究发现,样品在空气中静置十天后,3.8 eV的发光峰强度会增强.通过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退火试验分析并结合EPR谱,对这一发光的机理给予了解析,认为可能是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中的ODC(Ⅱ)(≡Si…Si≡)缺陷与介孔中吸附的水分子反应形成的硅醇基(≡Si—OH)产生的发光.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静电学理论,建立计算二氧化硅增强石英纤维复合材料介电参数的经验模型,实现材料高温介电性能的温度特性模拟,并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作出预测.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相符,为材料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硅藻微纳结构的生物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壳体(细胞壁)具有独特的微纳米结构,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功能材料.现有研究多直接利用硅藻壳体原有结构,使硅藻器件功能范围窄、结构规模单一.本文从制造角度介绍硅藻壳体的形体、材质特性与结构,结合最新研究报道论述对壳体进行结构提取与微加工、改质处理、与器件的装配连接、排列定位与组装的方法与技术可行性,目的是拓展壳体的功能,满足更多微器件的设计要求.最后以基于硅藻的生物检测器件和光敏染料太阳能电池为例,展示硅藻微器件应用的潜力,展望基于硅藻的生物制造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