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鱼腥草为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本文研究了用纤维素酶法提取鱼腥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鱼腥草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可达到8.182%。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料液中酶的质量浓度为0.2mg/mL,酶解温度45℃,酶解pH=5.0,酶解时间90min。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鱼腥草总黄酮得率。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是用改良梅尔茨法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在pH=5.2,T=30℃,t=16h的条件下,测得纤维素酶的活力为1000-1200u/g之间。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了3种表面活性剂和两种有机酸对绿色木霉A10纤维素酶分泌的影响。适宜浓度(0.2×10~(-2))的油酸钠、吐温80、聚乙二酸、琥珀酸和柠檬酸对C_1酶和Cx酶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油酸钠和琥珀酸对β-葡萄糖苷酶分泌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吐温80、聚乙二醇和柠檬酸对β-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这些化学因素凡在起促进作用时,酶的分泌均在培养的第九天达到峰值,和对照一样。这说明,这种促进作用只提高酶的分泌,但不能改变酶分泌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对四株不同属的真菌进行单独培养及两两混合培养,观察其长势,分别测定其粗酶液的木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燕麦秸秆降解能力,比较不同混合菌组合发酵后,菌之间、酶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单菌发酵长势优于混菌发酵;单菌FQ7-31、P647生长最佳,组合FQ7-31与P647生长中拮抗作用最强.单菌发酵产木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混菌发酵,T537单菌发酵后木聚糖酶活性最高达49.3U/g,组合P647与T537拮抗作用最强,木聚糖酶活性与长势之间呈负相关.单菌发酵后纤维素酶活性明显低于混菌,因此混菌发酵后纤维素酶活性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最强的组合是P647与T537.粗酶液对秸秆的降解作用中,FQ7-31与其他三属真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作用.发酵120小时后,A3.3567培养基中还原糖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ultra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ellulosome (a cellulose-binding, multi-cellulase protein complex) of the thermophilic anaerobe,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was investigated. The cellulosome is compacted into protuberant cell surface structures, which, upon interaction with cellulose, form extended contact corridors wherein cellulolysis apparently occurs.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木霉926液体达发酵终点(6~7d)后,所得纤维素酶中CMC酶活最高可达20U/ml,滤纸酶活最高可达5.5U/ml.发酵液纤维素酶中CMC酶组分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后可提纯6倍左右.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及其组分在280nm附近有强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在O—H,N─H,C—N,C=O有吸收带;CMC酶学研究表明,CMC酶作用的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常温下稳定的pH范围是4.5~6.0.  相似文献   
18.
分批补料合成纤维素酶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里氏木霉以纸浆为碳源分批补料制备纤维素酶。里氏木霉在10L发酵罐中以纸浆为碳源间歇式发酵合成纤维素酶,培养基中碳源浓度为15g/L时,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酶得率分别为2.15FPIU/mL、0.20IU/mL、16.3FPIU/(L·h)和143.3FPIU/g;碳源浓度提高到27.5g/L,采用分批补加碳源的方法,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每克纸浆酶得率分别为3.90FPIU/mL、0.35IU/mL、23.2FPIU/(L·h)和141.8FPIU。研究表明,提高培养基中碳源浓度,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产酶时酶活力和酶产率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且保持酶得率不变,达到了降低产酶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阐述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并简述纤维素酶对棉织物的抛光整理工艺;分析影响纤维素酶抛光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酶用量、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对织物失重率、起毛气球外观的影响;指出纤维素酶在绿色染整工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糙皮侧耳菌丝静态繁殖过程中及断裂繁殖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测定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断裂繁殖对于淀粉酶、FP酶的活性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这对纤维素的分解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