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7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晓阳 《科学之友》2006,(11):73-73
自从有了建筑之后,人类即使在晴朗的白天也难以享受到阳光的照耀.在同一幢住宅楼里,采光好的房子比光线暗的房子更受欢迎,售价也就更高。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发明一种可以让阳光照亮房间内每一个角落的装置。如果发明成功,朝向不好的房子也可以享受到明媚的阳光了。  相似文献   
3.
杜晓东 《甘肃科技》2003,19(8):60-61
探讨了点对点TCP/IP连接、动态IP地址的捕捉与发布,介绍了动态IP地址捕捉发布工具-DynamIP,分析了DynamIP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以教学网络监控软件为例,介绍了网络监控软件设计中利用钩子函数监控系统或事件进程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以教学网络监控软件为例,介绍了网络监控软件设计中利用钩子函数监控系统或事件进程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王文清 《科学通报》1996,41(13):1217-1219
等离子体波振幅足够大时,相干性和非线性效应将起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采用准线性理论。一些电子被波的势阱俘获后,由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在相速度V_Φ~ω/k附近分布函数将大大畸变,必须用非线性理论来处理。Hasegawa在讨论大振幅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问题时,他假设电子分布函数在捕获区变平,在非捕获区保持平衡分布。Krapcher等由绝热不变量理论讨论大振幅波驱动电流的问题,但讨论限于一维情形,并且未包括耗散效应的影响。夏蒙棼分析了一种随机效应驱动电流的机制,得到钭波振幅要超过某个随机性阈值时才出现这种机制。但对碰撞对捕获电子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或耗散效应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少讨论。我们利用离子声波漂移不稳定性使离子声波的振幅增长到足够大时也得到了离子声波非线性朗道阻尼的理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使用长PN码的CDMA系统中,如何缩短PN码的捕获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提出了一种长PN码的捕获协议,并对捕获时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食饵-捕食系统最优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几种开发食饵-捕食系统的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程.得出了在非密度制约条件下,不同捕获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并做出了相关生态解释.通过对不同捕获方案的比较,得到了获取最大收益时的充分条件,最后运用M atlab对结论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
三维动画中运动重定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唐少敏 《科技信息》2006,22(10):245-247
运动重定向是三维动画中进行运动编辑与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重定向可以将已有运动映射到目标模型上,对运动数据加以重用.本文对现有的运动重定向技术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到具体实现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尽的剖析,提出了运动重定向技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为深入研究运动重定向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气藏在成藏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气水过渡带发生过迁移. 应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 结合该盆地沉积-构造史及古地温史, 推算出该气藏在不同时期气水过渡带中包裹体的形成时间, 并在此基础上, 绘制出气水界面迁移的等时线图. 结果表明: 该气藏最早于165 Ma左右(晚侏罗世) 在延安一带聚集成藏, 并由南向北逐渐扩大与推移, 在129 Ma左右基本成型. 在晚白垩世由于盆地整体抬升, 气源补给不足, 气藏气水过渡带向南退缩至现今气水过渡带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