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同工酶和栅栏现象鉴定香菇菌株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5种黄精属植物的蛋白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了5种黄精属植物根状茎和叶的蛋白指纹.结果表明:(1)它们的根状茎均含有38.5、28、18.6kD蛋白质;(2)根状茎和叶的蛋白质种类有很大差异;(3)5种黄精属植物各含有自己特有的蛋白质,它们在本属植物物种鉴定中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AutoLIST语言编程,对AutoCADR12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绘制笔段型液晶显示器图形基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BJ".使人机交工绘制基元图形的过程,转化为通过给定设计参数,自动生成基元图形的过程。节省了作图时间,降低了繁琐作图过程对菲林设计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蝶类分类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不同蝶类的肌肉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与比较研究,通过相似性系数的分析,探讨了该方法在蝶类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三种作物中POD、ATPase同工酶的变化与低温忍耐的关系,我们将三种作物幼苗在0—4℃低温下处理1周,然后检查三种作物根系中的POD、ATPase同工酶,结果发现,低温处理下的三种作物根系中的POD同工酶谱带减少,该同工酶的变化与作物的耐低温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3种离体培养的鳞翅目昆虫细胞系,采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诱导动力学研究及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诱导抗菌活性较高的昆虫细胞系——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系,并发现该粉纹夜蛾5B1细胞在诱导后16h产生了1个分子量大约为8000的抗菌肽,抗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德氏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K12D31和德氏卑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影响蛋白和SDS结合比例的各种因素.该比例与离子强度无关,但与巯基乙醇和SDS的质量分数相关.建立了测定蛋白-SDS胶束中蛋白与SDS结合比率的方法.当总SDS质量分数为蛋白质量分数的3倍左右,离子强度小于0.2,测出牛血清白蛋白、鱼精蛋白、溶菌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蛋白/SDS比例分别为1∶1.42、1∶1.62、1∶1.36、1∶1.53和1∶1.41.而乙醇酸氧化酶的蛋白/SDS比例则仅为1∶0.23.  相似文献   
8.
大豆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水溶性聚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胶束微环境中,用大豆过氧化物酶(soybean peroxidase,SBP)催化合成了水溶性聚苯胺.在pH(4-5),0.1%-1.0%SDS胶束微环境中,SBP能催化苯胺聚合,产物在720nm处有一明显的吸收峰.由于苯醌和苯环的变形振动,其红外光谱在1594cm^-1和1497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由于C-H面外振动,在824cm^-1处有一单吸收峰.测量结果表明产物为头尾相连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等电点聚焦(IEF)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离蓝隐藻(Chromonas placoidea)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经IEF分离得到5条带,依迁移距离从小到大命名为带Ⅰ(黄绿色,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带Ⅱ(桔红色,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带Ⅲ-Ⅴ(蓝色,隐藻藻蓝蛋白),其等电点分别为pH4.5、4.7、5.2、5.4和5.9.经PAGE分离最多得到4条色素蛋白带,分别为PSI中心复合物CPI和PSI复合物颗粒CPIa以及2个特异的藻蓝蛋白(PC)-Ch 1 a/c-捕光蛋白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给予580、460和435nm的激发光,捕光复合物都可发射680-682nm Chl a的荧光.这一结果表明,蓝隐藻中藻胆蛋白与捕光叶绿素蛋白的是紧密结合存在的,并且具有能量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