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分析了城市园林建设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同时指出城市园林建设应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
李翔 《太原科技》2008,(6):38-39
灌草是山西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地理位置入手,研究了多种灌草植被的分布状况,对造林地、放牧地的选择,以及水土保持的合理利用、资源灌丛的开发,立地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采用挖掘法对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地灌草根系体积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间灌草根系体积水平分布为全部根系与直径≥0.5 mm根系分布特征相似;直径≤0.2 mm根系对全部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在近柠条带1.5 m之内,对16 m带间距林地的影响在2.0 m之后,且呈波状变化;根系体积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带间距的加大表土层根系逐渐增加;5 m带间距时遵从y=aebx函数关系,10 m、16 m带间距时遵从y=aLn(x)+b函数关系.16 m带间距林地根系水平分布相对均匀,垂直分布在0~20 cm土层比例较大,是比较适合该地区的灌草复合林地.  相似文献   
2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黄刺玫群落122个样方的20种优势物种,运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OI指数,AC值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负关联不显著;负关联的种对数远大于正关联的种对数,呈显著关联和极显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黄刺玫群落不稳定,群落内存在激烈的竞争,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20个物种种对关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这可能是群落内环境异质性所致.种间关联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对黄刺玫群落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安太堡露天煤矿新垦土地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植被类型分别对引种植物进行研究,以寻找适应安太堡露天煤矿新垦土地植被恢复的最适植物。结果表明:豆科牧草适合做复垦的先锋植物;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柠条(Caraganakorshinski)等少数灌木生长优势明显;刺槐(Robiniapesudoacacia)和新疆杨(Populusalbavar.pyramidalis)为优良树种,可用于安太堡露天煤矿和黄土区类似矿区植被恢复选用  相似文献   
27.
高山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山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野外和室内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天幕毛虫在野外1年发生1代,幼虫期约60天,蛹期20天,成虫期约10天.高山天幕毛虫仅在山生柳灌丛上取食、产卵.根据室内饲养幼虫、野外采集幼虫的头壳宽确定出高山天幕毛虫幼虫有5龄,头壳宽与体长、头壳宽与体重、虫龄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虫龄与头壳宽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幼虫平均发育起点温度是14.05±0.65℃,完成幼虫期的积温是218.19 K.RGR,RCR分别是0.03~0.08 mg/(d·mg),0.31~4.0 mg/(d·mg),AD,ECD和ECI分别是36.63%~90.07%,0.64%~69.77%和0.63%~25.56%.  相似文献   
28.
人工灌丛生境草原沙蜥和丽斑麻蜥生态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柠条灌丛生境,丽斑麻蜥(Eremiasargus)主要栖息于灌丛之中,而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则主要栖息于灌丛之间的空地.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而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维重叠指数较高.以Nelson相似性系数衡量两种蜥蜴对资源的相互竞争能力,在空间生态位,草原沙蜥的竞争力大于丽斑麻蜥,而在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一维则相反.以各种因素衡量,丽斑麻蜥对灌从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草原沙蜥.  相似文献   
29.
灌木群落及生物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灌木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类型之一,在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灌木生物量研究是物质循环研究的基础,也是灌木群落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我国灌木群落的分布情况及灌木群落的类型,灌木生物量预测方法等方面对灌木生物量研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0.
【目的】灌木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我国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数据库,为森林群落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我国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空间变异和影响要素。【结果】①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减小;②随着乔木胸径的增大,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大,但分布均匀度有降低趋势;③随着人工林郁闭度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郁闭度约为65.8%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峰值;④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逐渐减小;⑤温度、降水、郁闭度、林分胸径、树高和林分密度因子均对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中郁闭度对其影响存在阈值(65.8%),当郁闭度超过此阈值,温度和降水为主导因子,而郁闭度低于此阈值,温度的影响权重降低,林下光照的主导作用增强。【结论】在探究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空间变异及影响要素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并借助多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判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调控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及林下植物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