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中国河流健康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流健康的各种概念做了概述,综述了当前学者提出并应用于实际的主要指标,对这些指标体系做了论述.比较了长江和辽河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对不同学者对黄河作出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做了比较,力图对当前的指标体系作出总结.认为制定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河流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2.
本文继续以实例证明郦氏“访渎搜渠”的实践活动,实例皆为非直书第一人称的。  相似文献   
43.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科学认知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应当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共抓长江大保护"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规划、科学支撑与理论引领、关键工程技术措施选择、系统监测评价体系构建、价值实现方法路径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立法保护与监督、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共同组成了"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体系框架,直接关系到这一历史伟业的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44.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文化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城市内河也是一种文化空间资源,它的独特形态、环境和文化,使其具有显著的休闲旅游价值.休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对目的地文化空间的解读与设计.在对文化空间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城市内河的区位、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出了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主题区选择和开发设想.以期对类似文化型城市内河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46.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间,调查了上海市城区四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合同步测定的水质理化指标,对河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体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条河道中共鉴得藻类7门150种,其中绿藻门61种、蓝藻门27种、硅藻门24种、裸藻门23种、黄藻门11种、隐藻门3种和甲藻门1种.从整个冬季来看,四条河道的藻类种类数差异不大,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呈现为朝阳河(78种)>午潮港(76种)>横港河(74种)>曹杨环浜(72种),其中优势种均属于蓝、绿和硅藻门;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上来看,四条河道所含浮游藻类密度为朝阳河>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河,且藻类密度较大的均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其生物量为曹杨环浜>朝阳河>午潮港>横港河,两者虽略有不同,但是上述两项指标的大体趋势相同,均显示为富营养型.四条河道中的氮、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两者的含量与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类密度与水体中的磷呈显著负相关,与氮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多样性指数对四条河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中朝阳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横港河和午潮港,曹杨环浜的水质较好;研究发现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对小型河道的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偏于理想,与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对城市河道中的水环境进行评估时,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时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47.
浅谈山区河流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发源于高山古冰川,山口以下形成冲积扇,河流在冲积扇中迂回摆动,下切为深槽,形成两岸多级台地地形,冲沟十分发育,植被条件极差,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8.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稀缺。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西北内陆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文章通过分析西北内陆河现状及污染原因,剖析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从立法技术、立法理念等方面对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9.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强化城市河道沿程污染物自净能力,在夏季丰水期选择昆明入滇大清河污水,利用弹性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沿程取样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出水DO为1.5 mg/L的情况下,强化河道流速在0.02 cm/s时出水效果较为理想,经强化河道处理后CODCr、TP、TN去除率可达63%~69%、43%~50%、30%~39%;通过去除悬浮物质可以去除相当一部分CODCr和少量TP、TN,可溶性CODCr、TP、TN通过载体微生物的代谢得到进一步去除.  相似文献   
50.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云平台构建及多重情景仿真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关键科学问题,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