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2.
双极性脉冲高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苋菜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高等特点.利用双极性高压脉冲电源引发的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降解偶氮染料苋菜红(AR27),研究了影响色度去除的因素,如初始质量浓度、电导率、放电频率等,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50 mg/L、电导率2.5×103μS/m、曝气量0.6 m3/h、频率50 Hz、电压18 kV时,放电处理90 min,脱色率可达到91%.  相似文献   
113.
An experimental pectate lyase enzyme was used toscour knitted cotton fabric and the emphasis was on pectinremoval. Using an enzyme dosage of 0.2 g/L at temperature55℃ and pH 6.35 for 30 rain, good scouring properties wereobtained. Whe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s of 1 - HydroxyEthylidene- 1, 1 - Diphosphonic Acid(HEDP) and CaCl2were added, the percentage pectin removal improved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14.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相似文献   
115.
Interest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sediment waves increases recently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ce on submarine engineering, sedimentary dynamics and hydrocarbon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deep water. In this paper, the time-averaged continuity equations and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appli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dynamics. The modeling results are used to illuminate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turbidity current and explore the origin of submarine sediment wav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deposition occurs firstly at the lower ramp due to the deceleration of fluid, increase of density, loss of flow capacity and longer duration of flow passage; (2) density increase at the upslope due to the local jam results in velocity decrease and pressure increase; (3) sediment waves begin to be formed and migrated toward upstream in an area far away from the source with in- crease of the turbidity events; (4) deposition becomes more slowly with decrease of grain sizes, but the shape and sequences of these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topography, not grain size.  相似文献   
116.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工艺净化松花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超滤(UF)技术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建造了一座120吨/天的中试规模的膜处理水厂.以松花江水为水源,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组成了PAC-UF系统.结果表明:PAC-UF工艺的出水浊度在0.15NTU左右,而且不受进水浊度的影响;原水不经过PAC吸附直接超滤时,膜出水有机物浓度和膜进水有机物浓度存在线性关系;UF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在10%左右,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在8%左右;加入PAC吸附后对有机物的去除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7.
有机碳源环境下的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厌氧氨氧化批式实验,研究了在有机碳源环境下COD/NH4 -N比、pH值以及NO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碳源环境下,厌氧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同时存在;适宜的COD/NH4 -N比值范围在0~1.57之间;适宜的pH值范围应该在6.02~8.50之间,最适pH值为8.00;为了得到较好的脱碳和脱氮效果,在初始COD值为300mg/L时,初始NO2--N浓度不宜超过500mg/L,否则会抑制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8.
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氯化聚氯乙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去除地下水中铜、铅、镉等重金属阳离子的过滤试验,包括直接过滤、加土壤过滤、加硅藻土过滤和胶束强化过滤。结果表明,最佳的过滤工艺是胶束强化过滤,其最佳试验条件是10层膜过滤和5mmol/L的SDBS浓度,对铜、铅、镉的去除率分别超过73%,82%和91%。  相似文献   
119.
随着音乐的广泛普及,卡拉OK已成为我国大众娱乐消费的重要模式,但KTV能接纳的人数有限而且费用也比较高。本文根据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具有智能化的智能音乐集成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及智能音乐集成系统的功能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0.
新型氟离子吸附剂活性二氧化钛除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活性二氧化钛作为氟离子吸附剂,用于地下水及工业废水除氟。当活化时间为1h,酸度在pH2.00~10.00范围内,在50mL,10mg/L氟离子溶液中,加入0.1g活性二氧化钛,可使氟离子浓度下降到1.0mg/L以下,达到饮用水含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