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苦茶庵法脉"作为周作人最为重要的散文美学思想凝结,其特点表现为对意象的精心营造、对革命的疏离与对平凡生活的关照,以及由此而营造的独特的意境。其后的继承者们,攫取一二点,遂成文学史上或隐或现的"周作人传统"。  相似文献   
22.
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进一步阐释在普洱养生度假旅游中,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对普洱茶养生度假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3.
用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研究茶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茶叶的6个化学参数,运用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得到了比判别分析等其他方法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4.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5.
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采用氟罗里硅土/活性炭混合柱柱层析净化方法,以HP-5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GC)方法测定了茶叶中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滴滴涕、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多种农药残留。所建立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外检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具有溶剂使用量少、净化效果好、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可满足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用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松溪绿茶,获得乙醇绿茶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绿菘提取物. 这两种提取物茶多酚含量分别为68.75%(乙醇)和96.5%(乙酸乙酯),并对豆油、菜油、棕榈油、 花生油、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威化饼干夹心油脂的感官审评中,也呈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27.
云南天然饮料物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云南的茶叶、三七叶、茎及咖啡豆中的微量元素Zn,Cu,Co,Mn,Fe,Ca,Mg,K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Mo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信阳绿茶茶多酚含量及浸出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优质信阳毛尖和次等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对茶多酚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质毛尖和次等茶叶的TP含量分别为21.96%-23.52%和17.98%-19.26%。冲泡水温度和冲泡时间对TP浸出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医学史著作在论说佛教医学对于日本的影响时,大多是顾名思义地从现代有关茶之保健作用的认识角度,评价镰仓时代(1192—1333年)僧人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的医学价值。另一方面,在诸多有关“茶文化”的著作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对于荣西及该书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说——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日本“茶道”的先驱。但实际上,该书的上卷是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将所有疾病的原因都解释为源于“心”,同时借助中国医学理论言说苦味对于“心”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佛教教义与世俗医学理论、脏器之“心”与精神之“心”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和治疗方法;下卷又从鬼魅作祟的角度解释一些疑难病症的原因,提倡使用具有“灵气”的桑作为治疗药物。上下两卷构成了一个包含外治(苦味)与内治(神灵)两面的完整宗教医学体系。其后逐渐形成的茶道,也同样不是着眼于茶的保健作用。“茶”在“茶道”中,仅仅是一个道具。  相似文献   
30.
为考察茶皂素灭杀害虫效果和对枯萎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采用浸液杀虫法和土壤杀虫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对于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叶片药膜法考察茶皂素对小菜蛾拒食效果与毒力效应,采用平板法考察茶皂素对于枯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浸液杀虫法灭杀蚯蚓的有效茶皂素浓度为0.3 mg/mL,土壤杀虫法7 d内的LD50为0.8 mg/mL;茶皂素对于小菜蛾主要是拒食作用;高浓度试药(>0.39 mg/mL)的茶皂素对枯萎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