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熔融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十八醇为骨架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十八醇用量和加热温度显著影响盐酸二甲双胍释药速率.优化处方下制备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10h内符合Higuchi方程,24个月内主药含量、释放度、有关物质及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使用适量十八醇,可获得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该制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2.
 评价由金钗石斛提取物等多种成分精制而成的健康食品金石斛含片对于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症状及体征的功效及其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结合咽部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测定,随机选取40例年龄在18~65岁的慢性咽炎患者在西苑医院进行金石斛含片清咽润喉功效的人体试食试验,所有数据在试验前后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受试者在连续含服金石斛含片15 d后,咽部症状改善明显,31例有效,有效率为77.5%;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无明显改变.显著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金石斛含片能有效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症状及体征并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制备低剂量的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并考察其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因素。方法:单因素考察影响释药因素。结果:制备了低剂量的难溶性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氯化钠、衣膜厚度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12h明显的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64.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中磺胺甲(口恶)唑和甲氧苄啶的含量.运行电压20kV,运行缓冲液为25mml/L硼砂缓冲液(pH值8.5),压力进样5s,检测波长205nm.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磺胺甲(口恶)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和甲氧苄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200μg/ml和5~4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RSD=2%)和97.6%(RSD=2%).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抗感解毒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选用依利特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2:58:0.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芩苷在0.1044~0.939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r=1.000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为0.32%。同时用薄层色谱法对栀子和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结论本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为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筛选六味地黄片处方及辅料的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六味地黄片处方。结果:六味地黄片处方为微晶纤维素30g、淀粉25g、羟丙基纤维素10g、聚维酮6g,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结论:本处方组成合理,制备的六味地黄片崩解时限检查合格。  相似文献   
6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含量。采用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至pH 3.0):甲醇(40:60);流 速0.8mL·min-1,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0.2~4.8)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r=0.999 9(n=8), 最低检测限为4 ng,本方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RSD<1%),方法平均回收率99.67%(n=9),日内和日间 RSD分别为0.63%及0.66%。有关物质可很好分离,方法简便、准确、专属。  相似文献   
6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溶出度。检测波长219 nm。转速50 r·min-1,溶出介 质为水900 mL;盐酸非索非那定在(4~28)/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n=7),方法平均回收率 100.2%(n=9),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40%及0.51%。45 min定时取样测定,主药溶出95%以上。方 法简便、准确,可有效的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69.
芦丁壳聚糖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骨架材料制备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芦丁壳聚糖缓释片在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360min、480min、720min的体外释放度为(11.37±0.96)%、(18.66±1.09)%、(28.26±0.94)%、(35.72±1.22)%、(41.37±1.20)%、(53.22±1.20)%、(60.66±0.85)%、(75.39±1.32)%.壳聚糖对芦丁具有缓释作用,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2003—2008年9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两粒口服,3次/d,柳氮磺吡啶1.0,口服,4次/d;对照组42例给予柳氮磺吡啶1.0,口服,4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1.2%、52.38%,肠道组织学炎症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5%、52.3%。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柳氮磺毗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好于单一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