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COSCO*EDI系统是国家EDI试点工程,它实现了中国远洋叫公司国内外港口之间船舶货运单证的传输和处理,文中详细地论述了COSCO^*EDI系统的设计思想,单证处理和传输的过程,着重介绍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通信接口,邮箱以及系统管理等。  相似文献   
82.
文章依据互换性的定义,对互换性分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说。并提出了关于互换性分类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能量的转换和交换出发,论述了交流电路中“有功”与“无功”的概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84.
城市互通式立交平面控制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互通式立交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 ,不能按规范要求布设控制网时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时 ,控制网的布设、实测、平差以及精度评定。  相似文献   
85.
区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S.NET、J2EE和XML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平台能把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格式的政务信息数据整合共享,各种异构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政务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86.
环形匝道是一类常用的互通立交匝道形式,同时也是行驶条件困难、事故高发的弯坡组合路段。为明确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特征,在重庆辖域内选择3座完全苜蓿叶形互通立交和1座部分苜蓿叶形立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车驾驶试验,采集自然驾驶条件下的汽车横向加速度连续数据,明确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幅值水平、变化趋势和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驾驶人的横向加速度曲线幅值和外观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可以对其进行归类;3座完全苜蓿叶形互通立交环形匝道的横向舒适性水平一般,1座部分苜蓿叶形立交环形匝道的横向舒适性水平较差(不舒适);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变化模式可以分为7种,其中三阶段模式为5种,两阶段和四阶段各1种,占比最大的模式特征是横向加速度值在匝道中间阶段仍是单调上升的;增加缓和曲线长度可以降低环形匝道驶入/驶出阶段的横向加速度增长率。  相似文献   
87.
在互通立交匝道平曲线内侧设置护栏,减小了匝道视距横净距,导致运行车辆停车视距不够,威胁行车安全,应将护栏视为视线遮挡物,并进行运行车辆的停车视距检验。可通过匝道视距横净距的计算方法,由已知的横净距,计算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根据匝道设计速度、实际横净距、停车视距等,计算出匝道在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满足视距要求的临界圆曲线半径,并按一般地区对应的停车视距计算确定匝道横净距。已建成的互通立交,若匝道平曲线半径未达到临界值要求,应采取加宽硬路肩、外移护栏等视距改善措施,加宽横净距,或将行驶速度按低一级的设计速度进行合理限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8.
朱圩子互通立交枢纽是连云港-霍尔果斯、北京-福州两条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相交叉的重要交通枢纽,并与地方干线公路网相连.该立交是安徽省目前规模最大的互通立交,属系统性互通立交.其设计受到特定的路网规划,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等条件的限制.立交总占地105.7hm2,设有大桥7座、中小桥11座.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该互通立交的设计.  相似文献   
89.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基础。这里简述了当前异构的电子商务环境和传统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存在问题,介绍了基于XML的EDI技术并分析了已有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基于XML的数据交换中心模型的解决方案,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最后,就该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0.
互通立交曲线梁桥基于C#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研究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以及几个重要功能模块的实现.系统实现了一般构造图的平面图、立面图、横断面图的绘制以及混凝土工程数量的统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