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汽轮发电机组成的多机电力系统气门开度的模糊观测H∞控制器设计问题.首先对多机电力系统建立T-S模糊模型,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状态有时不能作为模糊规则的前件变量,基于观测状态给出了多机电力系统具有H∞性能指标的条件,但它不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只能通过两步法求解.因此又提出仅需一步就能求解的基于LMIs的条件,克服了两步法求解带来的保守性.最后采用局部线性化方法对两机无穷大母线的气门开度控制系统建立T-S模糊模型,并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蒸汽驱试验区为背景,在实验室进行了10 m长天然油砂填砂管单管及不同渗透率级差双管模型驱油实验,以实际生产可实施的二氧化碳-蒸汽交替频率,研究了蒸汽驱后二氧化碳-表活剂-蒸汽复合驱的最佳复合段塞尺寸、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以及复合驱对非均质油层渗透率级差的适应性,优化了二氧化碳-表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的驱替方式。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蒸汽驱后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中,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为1∶1,且现场注汽生产每2周交替1次为佳;活性剂-二氧化碳复合段塞以0.3 PV为宜;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级差在1~4.29范围内,采用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非均质油层蒸汽驱后的采收率,是蒸汽驱后期开采稠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海水淡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采用较低热源温度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热力压缩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了可在低温热源驱动下工作的蒸汽喷射器。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蒸汽喷射器的工况参数、横截面的面积比和喷嘴类型等对蒸汽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25℃时,蒸汽喷射器的性能系数(co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可达到3.06;面积比对蒸汽喷射器的COP有较大的影响,而对临界冷凝温度的影响不大;渐缩型喷嘴的性能略优于渐缩渐扩型喷嘴的性能。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低温热源驱动海水淡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对某电厂DG670/13.7-8型锅炉运行中出现的低温再热器汽温偏低、受热面管壁超温以及排烟温度偏高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采取立式布置8根绕增加受热面积的改造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解决同类型锅炉存在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5.
郭晓 《科技信息》2008,(15):82-82
分析了蒸汽喷射泵的常见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6.
大型蒸汽管网的在线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型将蒸汽处理成为单相可压缩流体,将管网处理成为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在仿真计算中,采用稀疏矩阵算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同时,将管网模型与控制系统并列运行,通过实际运行数据辨识管路的阻力系数,使实际系统中管路的阻力变化实时反映到模型中来,达到在线仿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气流粉碎机用蒸汽加料器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用于气流粉碎机的蒸汽输送喷射器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研究,为气流粉碎机加料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8.
本文总结了淮南发电厂TK-120型中间再热机组中压缸在过渡工况下热应力的试验研究工作,对中压缸翘曲变形原因及过渡过程中的应力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对合理制定机组起停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利用自行搭建的蒸汽–兰炭气固换热实验系统,研究了整个料层内兰炭与蒸汽的换热及余热回收特性,分析了颗粒平均粒径、料层厚度、蒸汽流量对兰炭余热回收量和蒸汽?增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换热时间的增长,料层整体平均温度以先快后慢的趋势逐渐降低,有效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热回收量和蒸汽的?增上升;增加料层厚度、减小兰炭颗粒的粒径、提高蒸汽流量有利于有效换热系数的增加,有效换热系数的范围在3.5~52.0 W/(m~2·K)之间。此外,拟合出了粒径、料层厚度、蒸汽流量、料层整体平均温度与有效换热系数的实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80.
开发了一套原料处理量为25 kg/h的两步进气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系统,并对两步进气直筒形(Stratified)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炉型、结构和主体尺寸以及焦油检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对鼓风机、引风机、出炭螺旋等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了计算。气化炉整体高度为2683 mm,气化炉有效内径为350 mm,所需引风量和鼓风量都是60 m3/h。采用木片为原料,通过冷态实验和热态实验对气化系统进行验证,验证了该气化系统完全满足设计和实验需要。通过对比两步进气和一步进气实验结果,发现两步进气法可有效提升炉体温度,显著提高可燃气中可燃气体组分含量和热值,并有效降低可燃气中焦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