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14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依诺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对依诺沙星的荧光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直接测定人体尿样中依诺沙星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于样品分析,当依诺沙星浓度在2.0×10-7-4.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型关系,检出限为1.4×10-8mol/L,回收率为96-103%.  相似文献   
22.
低聚丙烯酸钠用于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低聚丙烯酸钠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对6种不同的分散剂分散效果的比较,研究了低聚丙烯酸钠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的稳定性;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水分散体系的形貌。结果表明,低聚丙烯酸钠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的稳定性比其它分散剂分散效果好的多,其水分散性体系的形貌为单包敷结构的珠链状纳米粒子;同时认为低聚丙烯酸钠改性纳米氧化锌水分散性体系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即纳米胶粒间的排斥力、低的表面张力、高的空间位阻,并提出了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23.
糖精钠和山梨酸电极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精钠和山梨酸在-1.6V处的还原进行分离和表征,为鉴定电极反应,推断电极反应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Na_2WO_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mg/L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mg/L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以Na2WO4为W来源、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的CoW、CoWPt合金电镀中,Na+和NH+4对镀层W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W含量随着溶液中N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NH+4浓度的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26.
苯乙烯在酞菁钴分子筛催化下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和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 ,对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 NaY)存在下的苯乙烯与次氯酸钠 (NaOCl)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GC MS联用仪和Varian34 0 0型气相色谱仪对环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 ,在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对苯乙烯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苯乙烯环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苯基环氧乙烷和苯甲醛。在 5 5℃时 ,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 5 4%,对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 6 5 %。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加入量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 ,而反应时间只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在CoPC NaY催化苯乙烯与次氯酸钠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 ,氧化剂 (OCl-)首先进入大分子化合物酞菁钴驻留的超笼中 ,将氧转移到酞菁钴催化剂上 ,形成一个高价的钴氧化物中间体 (OCoPC) ;然后苯乙烯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相间扩散进入水相 ,并被分子筛吸附进入孔道 ,最后与钴氧化物中间体接触 ,此中间体将氧转移给苯乙烯 ,生成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27.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及其在LDPE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镁颗粒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表面改性剂种类、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磷酸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氢氧化镁的物理性质趋于最佳.进而将改性氢氧化镁与聚乙烯共混,其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8.
硝酸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成胶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成胶条件下利用铝酸钠溶液和硝酸制备了拟薄水铝石 ,研究了 pH值、成胶温度、铝酸钠浓度及成胶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成胶条件对产物的物性有较大影响 .在合适的成胶条件下 ,可以制得纯净的拟薄水铝石沉淀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通过调节实验参数等来控制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如堆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等  相似文献   
29.
用热重法确定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热重(TG)法和微分热重(DTG)法,对草酸钙(CaC2O4*H2O)和乙酸钙(CH3COONa*3H2O)的热分解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假设分解反应符合简单动力学方程式,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型,并忽略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由此给出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活化能(E)等.  相似文献   
30.
泡沫分离法除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泡沫法分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个平衡级,气液比为1:5,停留时间为35-40min时,脱除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