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1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基于AHP/PROMETHEE/GAIA的供应商选择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选择问题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决策问题.在分析已有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与交互辅助几何分析法相结合的供应商选择方法.以质量、经济因素、技术水平、供应能力与响应能力因素作为候选供应商的评价准则,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结构及其评价准则权重,用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对候选供应商进行最终的评价,用交互辅助几何分析法对其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2.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543.
研究了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茶叶中砷、铅、汞、硒的方法.考察和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其回收率分别为95.0—99.9%、94.0—98.8%、98.0%—101.5%和90.6—105.2%;检出限分别为0.50、0.43、0.09和0.44 ng/m 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44.
生命起源前的原始海洋(池)中,由于没有手性源,手性化合物在合成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不对称因素(如手性对称性破缺)等影响,它们几乎都是以极小%ee值的非外消旋体(non-racemic enantiomers)存在。从数学理论出发,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推导出这些非外消旋体在通过某种反应后,其较小的%ee值(%ee1)可以富集到较大的%ee值(%ee2),尤其在很低%ee值的情况下,理论上其放大倍数(%ee2/%ee1)可以是指数级别的增加,而这是生命起源前得到高含量对映体(如L-氨基酸)所需要的。进一步使用约1%ee值的L-色氨酸甲酯(L-TME),通过与双功能基团物质(如乙二醛)发生反应,在0℃~室温条件下,将其放大富集到3.4%(%ee2)。系列实验表明:最大放大倍数(%ee2/%ee1)可达1.9(从6.1%的%ee1提高到11.7%的%ee2);单次最大增量(Δ%ee=%ee2<...  相似文献   
545.
选择湘西永顺县王村镇一条白云岩发育的土壤剖面(WC),通过对剖面中Cd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质量平衡计算、基岩动态淋溶实验以及土壤层活性态Cd的提取,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贫Cd碳酸盐岩(0.095 mg/kg)的酸不溶相中,Cd显著富集(2.12 mg/kg),质量分数是其在基岩中的22倍;另一方面,基岩中80%以上的Cd赋存在碳酸盐相。因此,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Cd呈现出低背景、强亏损、高富集的特征。2)Cd在WC剖面紧挨岩-土界面土层的超常富集(13.24 mg/kg),可能主要源于岩-土界面作用中残余的富Cd酸不溶物基础上,叠加了从土壤层长期演化中进一步淋滤下渗的Cd。3)土壤层中Cd的质量分数不仅高于或显著高于农用地土壤Cd污染风险筛选值,而且在土壤层底部还明显超过Cd污染风险管制值,甚至活性态Cd的质量分数都高于Cd污染风险管制值。  相似文献   
546.
目的 采用湿法消解-荧光光度法测定87份不同来源苦荞种子的硒含量,以初步确定硒含量较高的苦荞资源,进一步选育富硒苦荞品种。方法 首先以硒的添加回收率和消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选择样品消解温度,然后采用湿法消解-荧光光度法测定87份苦荞种子资源的硒含量,初选富硒苦荞品种。结果 4个消解温度下,硒的添加回收率为87.2%~102.4%;消解温度越高,消解时间越短,但温度过高,样品容易爆沸和局部蒸干,使回收率降低,综合考虑,消解温度选择240℃。10个苦荞种子样品硒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45。87份苦荞种子的硒含量变化幅度为 0.0 109~0.1 790 mg/kg,平均值为0.0 560mg/kg。结论 优选出含量较高(> 0.0 500 mg/kg)的苦荞品种42种,为富硒苦荞产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7.
揭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中镉(Cd)的淋溶/残余行为是完整理解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形成与演化过程中Cd的地球化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一件白云岩试样进行了淋溶实验,设计了收集淋溶残余物与淋出液的两种装置,随淋溶进程,对淋溶残余物及淋出液相关组分进行了测试。贫Cd碳酸盐岩中的Cd(0.12 mg/kg)在酸不溶相富集(0.98 mg/kg),且样品中酸不溶物质量分数仅为2.48%。由于酸不溶物质量分数极低,酸溶相中Cd占全岩中Cd的质量比仍具有绝对优势。碳酸盐岩溶蚀过程中,在排水条件良好的条件下,酸溶相的Cd随碳酸盐溶解而淋失,酸不溶相的Cd随酸不溶物在淋溶残余物中的集聚而富集。碳酸盐岩溶蚀形成残积土的过程就是基岩中大量Cd绝对淋失与少量Cd显著相对残余富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48.
针对权重信息未知的语言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可能度和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eference ranking organization method for enrichment evaluations, PROMETHEE)的语言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首先,基于Atanassov偏序和犹豫度, 改进语言直觉模糊数的可能度, 并证明其具有互补性、传递性等良好性质。其次,基于改进的可能度, 通过最大化决策者在属性上的加权平方可能度, 构造多目标规划模型, 求得每位决策者的属性权重。然后,建立群体共识反馈模型, 提高群体共识度, 结合修正的偏好关系和决策者主观权重, 提出修正系数来确定决策者权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9.
为探究十字花科植物二月兰对土壤中铜离子的吸收和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其种子萌发阶段和生长阶段进行处理,测定了二月兰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铜离子溶液处理15 d后会对二月兰的萌发率产生影响.当铜离子质量分数为35,100 mg∙kg-1时,均能促进二月兰种子的萌发,而400 mg∙kg-1处理组则导致萌发率显著下降,发芽率仅为对照组的41%;土壤栽培处理,35,100 mg∙kg-1均能促进二月兰生长,而400 mg∙kg-1处理组则导致生长幅度减小,叶片数量和株高也显著少于前两组实验.同时,400 mg∙kg-1处理组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铜离子对二月兰造成一定生长胁迫.铜离子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分别为0.56和0.52,说明二月兰对铜离子的富集能力表现优良,尚未造成毒害.进一步分析铜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源施加铜离子,导致体内OvCOPT1基因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本研究揭示了二月兰对于土壤中铜离子污染具有吸收和富集作用,为治理土壤中铜离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证明二月兰可作为优良的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550.
底播经济贝类对重金属的高富集能力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北部湾重要经济贝类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富集系数以及弓獭蛤对镉的生理响应进行探讨,为弓獭蛤的安全食用和底播经济贝类的安全养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测定北海市3处海域12个站位的海水和弓獭蛤中7种常见重金属Hg、As、Zn、Cd、Pb、Cu、Cr的含量,计算富集系数;对弓獭蛤进行不同浓度的Cd胁迫,检测弓獭蛤体内对Cd富集的组织-时间-剂量效应,同时检测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弓獭蛤对Cd的富集系数在7种重金属中最高,个别站位的弓獭蛤Cd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弓獭蛤不同组织中的Cd含量均和胁迫浓度、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内脏团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SOD、GPx、CAT酶活力及MDA的含量整体上呈现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但4种指标受应激影响的变化并不强烈,各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弓獭蛤对环境中的重金属Cd吸收能力极强,若海水中的Cd浓度增加,则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应引起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