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33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4 毫秒
31.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由于植被反射的二向性特性,不同角度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原则上不可比,另外,不同观测角度对应像元不同的采样面积,对于非均一地表这种面积差异引起的角度效应也非常显著.本文除了考虑植被的二向性反射,还重点模拟分析了由于像元的采样面积差异引起的角度效应及其带来的植被覆盖度估算误差.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天顶观测,在倾斜40°观测时,对于作物和裸土混合,由于面积误差带来的红光波段反射率差异已高达56%,同时引起的植被覆盖度估算误差达到23%,因此研究植被覆盖度的角度效应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2.
以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为对象,设置93个900 m2样地并测量每株胸径等数据,根据经验式计算样地生物量,并分析了生物量与样地调查时间接近的2010年Landsat TM影像的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了该地区橡胶林生物量.结果表明:①生物量与可见光波段(TM1,TM2,TM3)(P<0.01)和中红外波段(TM5,TM7)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VI,RVI和GI植被指数则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GI植被指数是生物量的最佳估算因子;③橡胶林生物量变化在1~291 t.hm-2之间,平均值为(75.90±58.75)t.hm-2,总生物量为1.97×107 t;④生物量在景洪市和勐腊县南部地区较高,且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700 m.  相似文献   
33.
于桥水库菹草过度生长对水质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于桥水库水生植物种群群落和生物量的调查,分析水质监测成果和影响菹草生长的因素,研究菹草过度生长对水库水质的影响,探究于桥水库菹草疯长发生成因.对Lambert-Beer定律公式进行变换,分析水下太阳辐照度与水深和透明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菹草死亡腐败期,过量菹草衰亡释放的高营养盐和有机质对水质影响较大,恶化程度近1倍,持续时间约为1周;导致于桥水库出现菹草疯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度、透明度、水深和水温等条件;当透明度一定时,4月水位提高1,m,水下太阳辐照度将降低56.5%,菹草所能获得的光照能量大大减少,从而抑制了菹草过度生长.以Lambert-Beer定律为理论依据,提出采用提高水位、改变高水位运行时间抑制菹草过度生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在矿山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坡面植物的状况能很好的反应出工程的恢复效果.选取浙江舟山具有代表性的庆丰采石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工恢复坡面植物群落、周边原生植被以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观察,研究表明,豆科及禾本科植物适合作为先锋物种进行早期人工恢复坡面的水土保持,且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菊科及禾本科植物入侵明显,但是周围灌木、乔木的乡土种较难入侵;随着时间的进行,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群落多样性增加,坡面生态系统日趋稳定,其中坡中、坡下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坡上;坡度对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5.
草灌植被护坡群落中草本对灌木生长的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实生苗灌木在草灌混播群落中生长困难的问题,应用生态学实验方法,以灌木柠条为代表进行了草本-灌木混播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植物播种密度对灌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草本覆盖度形成速率与灌木生长速率之间的竞争;草本植物密度≤250株/m2时,灌木生长最好;草本植物对灌木高生长抑制作用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40 d左右,对灌木数目影响最大的时间是播种后60~75 d;草本植物对灌木竞争作用的表现是,初期导致灌木各项生长参数降低,后期导致灌木存活数目下降.  相似文献   
36.
利用自制的土槽装置,室内模拟入渗氮素在不同坡度河岸带表土层中的运移过程.通过观测取样点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渗流水体出流时间以及水体中TN,NH4+-N浓度,探讨不同坡度河岸带土壤水分运移特性以及坡度对入渗河岸带表土层氮素截留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岸带坡度越小,入渗水流在表土层中的停留时间越长,河岸带表土层对氮素的截留效果越好,但土层深度不同,截留效果差别较大;坡度越大,河岸带表土层对氮素的截留效果越差,但土层深度不同,净化效果差别不大;坡度大小与NH4+-N,TN截留率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的先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采集苔藓植物样品,鉴别了主要苔藓种类,测定苔藓植物的持水性能,分析了苔藓、岩石接触面形成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区内苔藓植物共有11科26属65种,以藓类植物为主;自然状态下苔藓植物含水率为36 %~898 %;新鲜苔藓持水率为2123 %~5159 %;苔藓、岩石接触面的土壤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一级标准,各项养分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样地。苔藓植物对喀斯特石漠生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石漠化及其他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人工生态恢复中理想的物种选择。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华西雨屏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氮库及其有效性的影响,选取华西雨屏区7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橘树(Glycosmis cochinchinensi5)迹地、橘树林地、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地、玉米(Zeamays)地、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林地、柚子(Citrus mnxima)林地和桃树(Pmnnus persica)林地,于2010年7月分别采集土壤根层与根下层原状土样,分析其氮库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均表现出较大的氮库特征,但不同人工植被类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其他植被类型,玉米地根层和根下层土壤氮库均相对较小,而橘树、柚子和桃树林地根层土壤氮库相对较大,巨桉、香樟和桃树林地根下层土壤氮库相对较大。然而,玉米地具有较高的根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但巨桉林地具有较低的根下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这些结果为区域氮素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impacts and responses of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 study found that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s between 45°N-70°N was increasing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from 1981 to 1991 ten years ago. The global vegetation growth has changed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twelve years( 2001- 2012). After thorough analysis based on satellite data,it is found that it is evident that the global vegetation changed( NDVI) little,and it is increasing slightly in Northern hemisphere while it is decreasing slightly in Southern Hemisphere. For different latitudes,vegetation is increasing 0.17% every year from 60°N to 70 °N( R~2= 0.47,P 0.013),while the vegetation is decreasing 0.11% every year from 10°N to 10° S( R~2= 0.54,P 0.004). For different continents,the vegetation in South America is decreasing 0.16% every year( R~2= 0.78,P 0.0001) and it is increasing 0.05% every year in Asia( R~2= 0.28,P 0.072) and 0.25% every year in Oceania( R~2= 0.24,P 0.1). The analysis of global vegetation in different seasons indicates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in tur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will also regulate the global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spatial distribution at large scale. Th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orbit of the celestial bodies,and a big data model based on gravitational-magmatic change with the solar or the galactic system as its center is proposed to be built for analyzing how the earth's orbit position in the solar and galaxy system affect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global vegetation and temperature at large scale. These findings promis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40.
论述了国内外滨河公园的设计理念和滨河公园的设计方法,结合繁峙县的滨河公园设计,探讨了适合我国中小城镇滨河公园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