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省罗平县三条喀斯特河谷苔藓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罗平县境内的多依河(含三江口)、九龙瀑布群、转长河三条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河流作为研究区,探讨研究区内苔藓植物的种类、群落、生态及环境适应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有苔藓植物45科110属28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角苔类有1科1属1种,苔类有13科21属38种,藓类有31科88属242种。苔藓植物的生活型以丛集型和交织型为主,共占了总种数的87.7%,与此地区多钙华、气候温热、环境潮湿的亚热带河谷的自然概况相协调。由于该研究区域气候温湿,河谷两岸偶有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因此苔藓群落以水生群落和石生群落为主。区内钙华生苔藓植物共有17科(占总科数的37.8%)41属(占总属数的37.3%)77种(占总种数的27.4%),种类十分丰富,但在科、属或种的水平上均无十分明显的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群落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生态循环过程中,苔藓植物蓄水层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台上喀斯特苔藓植物生物量、鲜重、饱和含水重的测量分析,计算出总的苔藓群落样品平均自然储水量为0.104 t/ha,饱和蓄水量为0.52 t/ha。森林下各个种苔藓群落吸水率和蓄水量有明显差别,其变化范围是:自然吸水率Rn=1~4,饱和吸水率Rm=8~31;自然蓄水量4.5~1 532.2g/m2,饱和蓄水量33~11 508.9 g/m2。在各种生态类型中,石生群落蓄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苔藓土壤动物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1992~1993年对上海市区苔藓土壤动物调查和研究的结果。重点对苔藓土壤动物优势种属及常见类群的季节动态进行了描述,并初步分析了各种生态因子对苔鲜土壤动物种群季节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湿度和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土壤动物种群季节动态有明显影响,优势种跗线螨和常见种覆盖头甲螨,作为苔藓土壤动物的代表种,对高温、干旱、低温等不利环境因素,表现出极强的忍耐力和快速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典型喀斯特区不同覆盖下顶坛花椒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喀斯特区不同覆盖下顶坛花椒人工林地生态需水量及生态亏缺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裸露率375 %的100 m2样地内,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林地土壤含水量为153~185 m3,经枯枝落叶和石面覆盖后分别为156~206 m3和152~192 m3,枯枝落叶覆盖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与变幅均最大;顶坛花椒在生长发育期总蒸腾量为91962 7 mm,蒸腾耗水量以成熟期最多,开花结果期次之,展叶期最少;林地潜在蒸散量和实际蒸散量分别为51518 3 m3和54950 1 m3,经不同覆盖处理后,蒸散量均下降,其中石面覆盖时减少量多;林地生态需水量为61479 4 m3,经枯枝落叶和石面覆盖后,其生态需水量分别为58424 2 m3和46000 1 m3,而经枯枝落叶覆盖,在顶坛花椒成熟期林地未出现水分亏缺。对不同覆盖条件比较可知,枯枝落叶覆盖下林地水分亏缺量最少,在植物生长发育期抵御干旱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喀斯特区造林选择枯枝落叶覆盖效果相对较好,而为保证顶坛花椒的产量及质量,在其开花结果期和成熟期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半干旱区草原的代表煤矿—胜利煤矿及周边的贝子庙、植物园、南山水库为研究区,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复垦过程中土壤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胜利矿区苔藓植物有4科6属7种,各生境苔藓总盖度排序为贝子庙>植物园>矿区南排土场>水库>人工林>矿区北排土场.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南排土场苔藓群落物种复杂程度高.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粉粒含量、沙粒含量和石砾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区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黔中喀斯特山地8种树种早期生长和叶片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地8个3年生树种生长特性、叶片养分含量以及落叶前后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对该立地的适应性,从而为喀斯特困难立地造林适生树种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 (1)3年生冰脆李的生长量明显优于其他树种,其高生长比香椿、核桃分别大1391%和1537%;植株胸径大于等于10cm株数的百分比以冰脆李最高达到919%,其次是榆树和青檀,分别是495%和488%;? (2)8个树种落叶的全N、全P和全K的总含量变动为136%~252%,其中全N、全P含量以滇楸最高,全K含量以冰脆李最大; (3)从各树种落叶前后各元素含量及其转移情况看,冰脆李、青檀表现出对大部分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养分或保持养分的能力,而香椿及刺槐相对较弱。综合生长状况、落叶对土壤的改良以及养分内循环率等方面的因素认为,冰脆李、青檀、榆树等树种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良好适应性,是喀斯特山地造林绿化较适宜的树种。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苔藓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考察,到现在止,已知有355种,现在按照陈邦杰教授(1959)对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分为5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Bryo-Hydrophytia)、土生苔藓群落(Bryo-Geophytia)、石生苔藓群落(Bryo-Petropytia)、树生苔藓群落(Bryo-Epixy-loplophytia)和叶附生苔藓群落(Bryo-Epiphyllitia),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杉阔混交人工林伐区汽车运材作业前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运材后除土壤体积质量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cm)大;运材导致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增大050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1882%,最大持水量下降1578%,总孔隙度减小670%;同时表层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指标含量分别下降2354g/kg、053g/kg、2652mg/kg、050g/kg、1176mg/kg、057g/kg和1319mg/kg. 此外,对运材作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运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境属性和典型调查法,开展了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分布的特征与下覆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南稀土矿区有苔藓植物9科15属15种。其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境为稀土尾矿堆场区长有五节芒植物群落的地块。苔藓植物的优势科有4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丛藓科(Pottiaceae)、葫芦藓科(Funariaceae),占总科数的40.0%,含有9属10种,占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总属数的60.0%,占总种数的 66.7%。苔藓植物的优势属为拟金发藓属,包含2种,占总种数的百分比为 13.3%。相似性指数最大为路边五节芒样地和沟渠石壁样地。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掌握赣南稀土矿区苔藓分布特征、苔藓结皮改良土壤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地区正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恢复工程措施,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与土壤氮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贵州草海保护区不同地貌(非喀斯特、喀斯特及植被修复)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地貌环境对土壤氮组分(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喀斯特样带氮含量与喀斯特样带对比,前者土壤氮素累积呈现向上富集的规律,在土壤表层呈表聚现象,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喀斯特样带,铵态氮占无机氮主要部分;(2)喀斯特样带由于地质条件、植被覆盖度低、凋落物归还量少和土壤侵蚀导致活性有机碳较低,进而影响土壤氮素累积;植被恢复初始阶段,土壤中氮素供应强度会得到改善,土壤硝化和氨化速率均有显著提升,土壤侵蚀作用减弱,土壤对养分的固持能力加强,进而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喀斯特样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南澳岛苔藓植物的采集,以及对702份标本的鉴定,首次报道了南澳岛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区系成分特点。经研究发现:1)南澳岛共有苔藓植物108种,其中苔类13科15属16种,藓类21科40属92种;2)南澳岛苔藓植物丛藓科为第一大科,含7属16种;3)泛热带(总种数占比20.37%)、东亚(18.52%)、北温带(16.67%)为南澳岛苔藓植物三大区系成分;4)南澳岛藓类植物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大体符合岭南地区热带特征,也与人为干扰强烈的地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5)南澳岛苔藓植物主要的生境类型为石生、土生、石面薄土,分别占比31.59%,22.27%,16.93%;6)南澳岛苔藓植物样地群落多受基质、海拔、湿度、郁闭度的共同影响,其中海拔、湿度影响较大;7)南澳岛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与周围岛屿相似度不高,可能是受水体隔离影响较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制图综合分析,并进行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区划分类、制图和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划分为38个一级单元、78个二级单元、111个三级单元。一级关键带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占据面积最大,为19.10%;二级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红壤性土占据面积最大,为13.98%;三级分类中低海拔丘陵-非碳酸盐岩区-复盐基红黏土-针叶林-河渠占据面积最大,为15.2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带综合分类方案可体现区域特征中的差异和驱动因素,因此可为自然资源地表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喀斯特山区、沙漠边缘及黄土高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成了喀斯特地区“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石多土少”、“土薄易旱”,致使出现特有的湿热气候下的喀斯特干旱缺水。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喀斯特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集雨工程”、“集流工程”、“提水工程”及兴建地下水库、溶尘洼水库、地表低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整体性的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可溶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是喀斯特微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作者从形成贵州喀斯特微地貌的可溶岩岩石学特征出发,讨论贵州喀斯特微地貌的成因,分析其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主要成果,揭示了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各相关因子分析、水土流失的模型预报系统、水土流失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岩溶作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岩溶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威胁。根据东黄山国际小镇的勘察成果,揭露岩溶多以覆盖性串珠状溶洞为主,主要沿麻川河及其支流呈条带状分布。在总结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影响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地层岩性、钻孔遇洞率、覆盖层厚度、土层结构、地下水水位埋深、距地表河流的距离6个主控因素,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多源信息相融合的方法,构建了东黄山国际小镇岩溶发育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进行了预测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岩溶高发育区主要集中在小镇中部和北部,面积约0.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根据钻孔揭露情况,揭露溶洞的11个钻孔均位于评价分区图中的危险区,拟合程度高,表明构建的岩溶发育危险性评价分区模型与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对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把土壤-植物-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次先锋种为中输入中输出较高效率类型,过渡种为较低输入中输出较低效率类型,次顶极种和顶极种为中输入、中输出中效率类型。先锋种、次先锋种耐旱适应性强于次顶极种和顶极种。同一种组内落叶阔叶树种耐旱适应性弱于常绿阔叶树种,证实了“喀斯特森林中落叶成分是对干旱的适应”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是西藏特有珍稀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朗县巨柏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巨柏根系结构特征与不同地类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数据结果表明:水线岸边、岩石裸露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石砾含量和岩石裂缝,河岸阶地与坡麓地根系结构的主要因子有土壤肥料、pH值、土壤容重和土壤自然含水量;巨柏生存的适生环境为砂质土壤,微碱性,土壤含水量适中;在巨柏苗木培育、人工移植的过程中,河岸阶地与坡麓地是选择巨柏迁地保护的理想地类,同时应充分考虑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带来的影响,提高迁地保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