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74篇
系统科学   96篇
丛书文集   16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9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证明了左Norther环R上的多项式环R「x」是左分次自内射环当且仅当R是左自内射环,并给出了不是左自内射环的左分次自内射环。  相似文献   
52.
圆环是工程上常见的一种曲面.圆环与平面相交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截交线.本文对圆环曲面截交线的种类,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3.
Morita Context理论是研究环与代数的有效工具(参见[1,4,5]等)。本文首先给出Morita Context环属于正规质类的充要条件。作为应用讨论了Hopf模代数A的不动子代数A~H与Smash积的正规质性之间的关系,推广了文[2,3]中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Ni—W—D合金刷镀钢领的纺纱性能,对纺纱张力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Ni-W-D钢领具有较优的纺纱性能。  相似文献   
55.
本文得出了无限群分次环的一般结构下的对偶定理,另给出例子说明其非凡性。  相似文献   
56.
用环论的方法证明了群分次环上的双积对偶定理,主要结果是当G为有限群时,R#kG#。kG≌MG(R),当G为无限群时,R#kG#kG≌MG(R)^fin。  相似文献   
57.
Texaco气化炉激冷室热质传递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Texaco气化炉激冷室 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吻全良好。通过模拟揭示了现行激冷环损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激冷环长周期运行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激冷环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8.
随着非线性负荷的大量使用,电能质量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对各种电能质量扰动进行分类,是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扰动带来影响的前提.小波包是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时频信息.为此,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分别以小波包分解终结点的能量和熵作为特征向量。用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对扰动分类做出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Fisher分段线性分类器进行比较,表明以熵为特征向量的贝叶斯分类方法有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59.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并对基于像素的融合规则与基于区域的局部方差融合规则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类修正后的局部方差对比的融合规则.通过对一混凝土梁构件内模拟的缺陷进行红外探测并进行图像融合,结果表明:对于探测梁内部缺陷,采用小波包变换的融合算法图像不仅充分结合了融合前图像的信息,边缘信息也更为细腻.另外,小波包分解层数对图像融合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加噪声红外图像的融合算例表明:随着小波包分解层数的递增,融合质量却逐渐下降.当分解层数在1~2层时,融合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0.
Zee-Cheng and coworkers first prepared effica-cious antitumor agent M itoxantrone by leuco-1,4,5,8-tetrahydroxyanthraquinone reacting with 2-(2-am in-oethylam ino)ethanol,and they propose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of anthraquinones as anti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