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矩形张量A的指标集的一个划分——非空真子集S及其补集、分类讨论思想和三角不等式,研究了A的奇异值定位问题,得到了A的S-型奇异值包含集.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具有长方系数矩阵的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数组稳定性.利用克罗尼克标准型将原系统等价转化,获得了线性多步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时的渐近稳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83.
应用正交函数系级数展开法分析结构的理论,以带附加补充项的Fourier级数作为挠度函数模式,求解了Pasternak地基上自由边矩形板的弯曲问题。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84.
热壁面位置对矩形腔内自然对流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矩形腔内冷热壁面位于侧壁不同相对位置时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腔体左侧局部壁面维持恒定高温,右侧局部壁面维持恒定低温,左右侧壁的其它部分以及顶部和底部壁面绝热.按照冷热壁面的相对位置是否左右对称,通过改变Rayleigh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矩形腔内温度场、流场和热壁表面平均Nusselt数的变化,得到了Rayleigh数在103~106之间的结果.冷热壁面对称分布时,位于侧壁中部的换热作用最强;不对称分布时,热壁面位于侧壁中部、冷壁面位于侧壁上部的换热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5.
六维力传感器弹性体一般采用组合梁结构,每个分方向的输出信号中不可避免地存其它分方向的受力信号的耦合输出。在动载工作条件下,六维力传感器动态耦合输出非常复杂。为了从理论上揭示六维力传感器动态耦合输出的主要特征,本文以双E型六维力传感器中的矩形梁为对象,建立力学模型,采用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和达朗贝尔原理,选取矩形梁前三阶振型,推导出其它五个分方向受力在Mz主方向的动态耦合输出,并绘制出动态应变图,为六维力传感器动态解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在常规柱肋阵列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分离式柱肋阵列冷却结构内的流动和传热特征进行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在雷诺数Re=8 200~50 500时,对具有新型分离式柱肋阵列的冷却通道和具有常规柱肋阵列的冷却通道内传热和流动压力损失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对2种通道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稳态数值计算,对比研究了其各自的速度场和局部传热特性,揭示了分离式柱肋阵列强化传热以及降低流动阻力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Re范围内,与常规柱肋阵列通道相比,新型分离式柱肋阵列通道具有更高的平均努塞尔数(Nu)以及更小的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87.
针对矩形盾构管片拼装机拼装拱顶块和拱底块时需要同步控制两台机械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同步控制系统并采用同步PID(Proportion Integral Derivative)算法实现对同步误差的控制.对同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网络架构做了分析.建立了矩形盾构管片拼装机两台机械手沿径向的立柱同步升降和沿轴向的同步拼装头移动同步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这两个动作的同步PID控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矩形盾构管片同步立柱升降和同步拼装头移动的实验对同步控制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步PID算法可减小同步误差并将立柱升降同步误差控制在±3 mm之间,拼装头移动同步误差控制在不超过±1 mm,显示了同步PID控制在矩形盾构管片拼装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88.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高黏度的油类介质在6种不同布置交错角度(0°,30°,45°,60°,75°,90°)的扇形内翅片石墨换热管中层流的强化传热和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扇形内翅片的强化换热效果明显.与无翅片的石墨换热管相比,6种布置角度的扇形内翅片对流换热系数分别增大22.69%,42.49%,62.28%,63.44%,65.47%,66.47%.就流动性能而言,扇形内翅片的石墨管6种布置角度下的阻力分别增大了191.88%,252.01%,333.10%,364.33%,385.51%,400.43%.为了明确石墨管内添加扇形内翅片后的强化传热效应,采用了换热性能评价指标(PEC)对6种布置角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5°布置角度时PEC评价准则数的平均值达到最大,为1.265,说明布置角度为45°时强化换热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89.
空间管道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等工程,在管道设计中,常常需要一种矩形弯管光滑连接两轴线交错管道。探讨了这种弯管的连接特点和设计规律,得出了条件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0.
改进了YajimaYukinofu的一个关于次仿紧D-积的结果,并由此得到关于集体次正规性与次仿紧性的几个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