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73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6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指出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2.
本文深入分析了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规律,对其从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并针对80年代和90年代足球运动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培养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3.
桑德兰大学中国留学生和英国学生文化定位的主要特分别征集中表在中国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英国的个体主义文化倾向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学术文化思维定式。论文展现了在学术领域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4.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一种语言的方方面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形成了非形态语言的汉语,思维方式影响着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诸要素,思维方式成就了汉语完整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55.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它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这种“象”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国人的人体运动方式中,影响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科学发展观,从“物本”到“人本”的价值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认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类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57.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58.
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且还给英语写作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人典型的曲线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的直线思维方式,尝试着分析曲线思维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以此说明写作时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9.
邓小平非常强调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治党、治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若干标准;在对国内外历史发展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了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防‘左’反右”的论断。  相似文献   
60.
凤鸟纹的造型方式,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形象思维是表现与再现、抽象与具象、感情和理性、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