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44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在用文题淀积方法制备出氮化钛、碳氮化钛和碳氮氧化钛硬质涂层的基础上,用表面分析手段分别进行了成分、结构分析、形貌观察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以二乙胺基钛为原料可分别在773K和973K淀积氮化钛和碳氮化钛涂层;用钛酸异丙酯和钛酸丁酯可分别在973K和1073K获得碳氮氧化钛涂层。所得的涂层表面光洁度高、与基体附着性好、硬度满足实用要求。相比于普通化学气相淀积方法,本法在制备硬质涂层上有两大优点:(1)淀积温度降低,扩大了基体的选用范围;(2)固溶体涂层的获得扩大了涂层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2.
本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方法研究了形变纯铜缺陷产生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讨论了位错密度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电子寿命方法研究形变缺陷的适用范围。对试样所作的TEM观测得到与正电子寿命方法定性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本文首次报道采用负载铜硅藻土作为精制四氯化钛除钒材料的研究结果。负载铜硅藻土除钒材料与工业现行的铜丝球除钒材料比较,前者具有较好的除钒性能。此方法可以较大地减少铜耗。负载铜硅藻土在除钒处理后,可以再生,或作为有机催化氧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64.
Ti离子注入硅化物已能得到特性优良的硅化物薄层,采用了深度分辨率高的掠角背散射和沟道技术发现注入层是3层结构,表面~120nm为合成的连续硅化钛多晶薄层,在该层中晶格无程度达到40%~50%,中间层厚度约为200nm的高密度的晶格损伤区,晶格损伤率在硅与硅钛界面处最高,其值可达到77%,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第3层则是低密度晶格损伤层,束流密度的变化对晶格损伤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N_2/H_2比对氮化钛涂层的晶格常数、硬度、沉积速率的影响,在N_2/H_2≈1/2时得到组成近似于化学计量的氮化钛,涂层硬度和沉积速率最高,涂层模具的寿命比不涂层的可提高4倍。  相似文献   
66.
在pH4.5的50mmol·L~(-1)NaAc-50mmol·L~(-1)NaAc-0.4mmol·L~(-1)N-苯甲酰苯胲(N-BPHA)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Ti(Ⅳ)的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0.62V(vs.SCE)左右。导数峰高与钛的浓度在4.2×10~(-6)~2.0×10~(-4)mmol·L~(-1)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6)mmol·L~(-1)。实验表明,该极谱峰属于络合吸附波,测定其络合比为n(Ti(Ⅳ)):n(N-BPHA)=1:3。该法应用于中成药“升板胶”中微量钛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本文证明了λ=4、5时严格单纯的Mendelsohn三元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68.
系统地测量了400℃氯化的Fe-0.64Ti合金系统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异常内耗峰的行为.提出了230℃峰的Ti-N_2仨缺陷模型,指出了100—150℃峰与高温时效过程中在{100}_α面上形成富钛、氮的预沉淀相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9.
用工业钛液制备纳米偏钛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廉价的工业TiOSO4溶液为原料,通过热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前驱体偏钛酸(H3TiO4)。研究钛液酸度、钛液浓度、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等主要因素对TiOSO4溶液水解率和偏钛酸粒径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偏钛酸粉末粒径厦粒径分布进行检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偏钛酸的形貌和粒径。研究结果表明:水解条件直接影响偏钛酸的粒径及其分布,其中,钛液酸度的影响最大;水解条件时TiOSO4水解率和偏钛酸粒径的影响存在着最佳结合点,即当c(H^+)为2.6~2.8mol/L,p(TiOSO4)(接TiO2计)为25~28g/L,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温度为125℃时,TiOSO4的水解率可达95%以上,得到的偏钛酸呈球形且粒径为40nm。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TiO2吸附O2,H2O以及有机物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利用模型推断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得到了TiO2的表面性质以及用作光催化剂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反应机理。结论TiO2催化剂表面性质、吸附物的种类是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