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21.
为了得到冲击波压力测量中的高加速度寄生输出规律,使用量纲分析理论建立了测压结构加速度响应与冲击波参数及结构尺寸的关系模型,通过Ls-dyna仿真并进一步线性拟合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最后在冲击波实际测量环境中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效应峰值与压力峰值与结构尺寸有关,结构半径与厚度越大,加速度峰值越小,冲击波压力越大,加速度峰值越大;加速度寄生效应周期只与结构尺寸有关;该模型可用于估算冲击波测点传感器加速度寄生输出峰值及周期,可用于评估测压结构的加速度寄生效应。  相似文献   
122.
为确定造成越南松林的枯死是否为松材线虫所为,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马尾松(P. massoniana Lamb.)和南亚松(P. merkusii jungh et de Vries)松树枯死现象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2株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木质部样品,进行线虫分离,根据形态学特点确定这些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发现松树在枯死过程中,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悬臂伞滑刃线虫(B. gerberae)、中华伞滑刃线虫(B. sinensis)、树木伞滑刃线虫(B. silvestris)、托斯卡纳伞滑刃线虫(B. tusciae)、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云杉小蠹伞滑刃线虫(B. rufipennis)和伞滑刃属线虫未定种(B. sp.),调查中未发现重要检疫性病原松材线虫(B. xylophilus)。  相似文献   
123.
 1个新的苯并-γ-吡喃酮衍生物,3,5-二羟基-2-甲基-6-(3-甲基-2-丁烯基)苯并-γ-吡喃酮(1),以及1个结构独特的环四肽(2)和3个环二肽,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1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MS、NMR等波谱分析推导确定。化合物1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和人鼻咽癌细胞耐药株KBV200显示了微弱的细胞毒活性(IC50 均大于50 μg/mL),而2对同样细胞株有细胞毒活性(IC50 均小于3.56 μg/mL)。  相似文献   
124.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rmixocin B (2)和Tenellic acid A (1)。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得以确定。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口腔表皮样癌(鳞癌)细胞KB,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23, 9.10和14.26 μmol/L。  相似文献   
125.
梁桃 《太原科技》2012,(4):78-80
介绍了陵川县及其食用菌项目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该项目的发展进展情况和政策措施,提出了深入推进陵川县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6.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7.
从细菌生物膜与真菌、其他细菌、原生动物及噬菌体4个角度对其作用进行了综述。在细菌与真菌之间,生物膜不仅是细菌的拮抗手段,也可介导两者之间的共存。在应对异种细菌时,其作为一种物理防御手段与入侵者竞争。遭受原生动物捕食时,生物膜的致密程度上升以应对原生动物的冲击,或是减少生物膜形成,形成不易被掠食的微菌落。而在抵抗噬菌体侵染方面,生物膜的作用包括使菌体紧密排列,调节本身化学成分变化及群体感应功能,抑制噬菌体感染。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改善功率MOS管及其驱动电路在高频开关状态下,功耗与可靠性等性能上的恶化问题,分析了此类电路中由于CdV/dt现象所导致的寄生效应.首先考虑功率MOS管及驱动电路的主要寄生参数,详细分析了CdV/dt现象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状态方程的建模方法,提取关键电压与电流参数作为状态变量,建立并有效验证了一种功率MOS管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仿真,发现CdV/dt现象会带来栅极耦合电压、穿通电流、漏极振荡等不良寄生效应.同时对各种寄生参数与效应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仿真分析结果,给出了电路的优化设计方法.实际电路的测试结果证明,该功率MOS管模型与驱动电路的优化方法在CdV/dt现象分析与改善上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灭菌处理方式和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从健康藏红花植株体内分离得到63株内生真菌.其中,球茎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花药中分离到2株,柱头中分离到1株,花被、嫩叶、芽鞘、花柱中均未分离到内生真菌.4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高盐察氏培养基相对适合于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对4种病源指示菌的生长抑制试验,筛选出12株内生真菌对病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分泌物产生菌的代谢产物分析研究,发现4株特异性代谢黄酮类或皂甙类物质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130.
首次研究了一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个二氢异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hydroxy-8-O-methylmellein(1),mellein(2),4-hydroxymellein(3),5-hydroxymellein(4),4-hydroxy-3,5-dimethylmellein(5),5-methylmellein(6),7-hydroxymellein(7),5-carboxymellein(8)。其中,化合物1为从自然界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5,6,7,8为首次从海洋真菌Microsphaeropsissp.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