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分别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它和2种无机碱(NaOH、Na2CO3)、2种有机碱(三乙胺、乙醇胺)组成的复配体系与原油制备乳状液,采用脱水率作为主要指标分析乳状液的稳定性。SDBS和碱均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浓度,在此浓度下,SDBS和碱复配可发挥显著的协同效应,乳状液稳定性好,脱水率均低于15%。采用微观形态分析方法对相同浓度下不同含碱体系制备的乳状液进行对比分析,在碱存在的情况下,乳化油滴的粒径小、数量多且不易聚并;与SDBS-无机碱体系相比,SDBS-有机碱体系对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NaK-AMTEC的BASE管内的Na+和K+迁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NaK-BASE管显微结构的分形模型,采用微观Poisson-Nernst-Planck多离子运移模型模拟了Na+和K+在BASE管中的迁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aK BASE管内离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aK-BASE管内的阳离子迁移浓度和表面电荷密度与BASE管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的升高会使BASE管内阳离子浓度峰值有所减小,可通过增加BASE管曲率来提高该峰值。BASE管内的表面电荷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不同温度表面电荷密度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3.
 以外墙保温板残料为原料, 采用碱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BET 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碘值进行表征。使用外墙保温板残料在N2保护下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00℃, 在800℃下炭化30 min, 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炭粉; 炭粉用含有4 倍当量的KOH 溶液(0.1 g/mL)浸渍8 h, 加热除去水后转至活化炉中, N2保护下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00℃活化60 min, 自然降温到室温; 用5%的盐酸和水清洗至pH 值为中性; 120℃干燥恒重。本工艺制备的活性炭: 碘值2300.27 mg/g, 比表面积1293.45 m2g, 平均孔径2.4 nm, 主要由微孔和偏小中孔组成。  相似文献   
74.
简要介绍了袖阀管灌浆法的施工工艺以及在具体的工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行区溶洞处理工程中的运用,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是值得推广和广泛运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5.
余训爽  李爱国 《广西科学》2005,12(4):300-302,305
根据无机物成键原子的结构特征,提出用新的方法:δi^S=(mizi+ziEi)/2ninj来计算无机分子中原子特征值δi^S,构建新的拓扑指数^mS.用^0S、^1S作为分子结构特征描述符,通过Statistica5.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按照标准偏差取最小,相关系数取最大的原则,建立碱土金属卤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Pi与分子结构描述符(^0S、^1S)之间的定量相关方程,并对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的拓扑指数对分子结构选择区分性高,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和精度,并且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建立的各种方程得出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能很好地吻合,比其他文献方法更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76.
Mg(Al)O催化环氧丙烷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水滑石焙烧制得镁-铝氧化物,使用镁-铝氧化物催化剂以环氧丙烷(PO)、二氧化碳和甲醇为原料一步催化合成了碳酸二甲酯(DMC)并联产碳酸丙烯酯(PC)和丙二醇(PG).实验表明,n(Mg)/n(Al)=8的水滑石经773 K焙烧后得到的催化剂对一步合成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433 K和压力6 MPa下,使用镁-铝氧化物催化剂反应10 h后PO转化率达到100%,DMC选择性为20.2%.  相似文献   
77.
木质素热解的TG-FTIR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对木质素进行热重分析及主要气相产物分析,并探讨了升温速率和碱金属盐对木质素热解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挥发分析出阶段DTG曲线的峰型变宽,热解起始温度、最大失重峰温均向高温侧移动,且较高的升温速率不利于气相产物的析出。添加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钾对木质素热解主反应区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小,相比碱金属盐的加入量而言最终热解固体产物略有增加,同时碱金属盐的添加对气相产物的析出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其它两种碱金属盐相比,碳酸钙的加入对600~700℃温度区间内木质素热解产生的CO和CO2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采用常规碱抽提(E)、氧加强的碱抽提(EO)、H2O2强化的碱抽提(EP)、氧和H2O2强化的碱抽提(EOP)对ClO2脱木素(D0)麦草浆进行改性,考查不同碱抽提方式的改性效果在后续漂段(D1)的体现,并就不同无元素氯(ECF)漂白流程(D0ED1、D0P、D0A/QP、D0EP、D0EPD1、D0EP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碱抽提方式对D0浆木素的改性效果不同,就对后续漂段D1的影响而言,4种不同碱抽提方式下纸浆的可漂性顺序为D0EOPD0EPD0EOD0E;在4种碱抽提方式所对应的D0ED1漂白流程中,D1段ClO2用量的增加对白度的提升是有限的,以0.8%~1.0%为佳;D0EPD1和D0EPP流程漂白效果优于其它流程,采用D0EPD1和D0EPP流程漂后白度可分别达到82.3%ISO和83.8%ISO,均适用于麦草浆短序ECF漂白.  相似文献   
79.
采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法和Hellmann-Fevnman(HF)定理求解定态含电子自旋轨道耦合项碱金属原子的本征能量,并将自洽平均值近似法推广到含1/r2微扰项的碱金属原子模型。由于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原子的每一简并能级发生劈裂。  相似文献   
80.
 为解决一次成井中天井断面小、深度低的问题,提出9孔桶形掏槽一次成井技术。通过对掏槽爆破机理研究,选取了4空孔掏槽方式,装药孔与空孔直径分别为0.11、0.25m,掏槽孔与空孔间距0.46m等爆破成井主要参数。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9孔桶形掏槽一次成井的关键—掏槽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现了9孔桶形掏槽槽腔成形过程的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成井参数选取合理,主掏槽孔能与空孔有效贯透形成“莲花形”槽腔,副掏槽孔能以“莲花形”槽腔为自由面进一步扩大槽腔。最后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基础上,以某露天矿为工程实例,对所取参数进行现场实验,一次爆破形成了23.4m天井,天井断面4m×4m,证明数值模拟结果准确,该技术在深孔一次成井中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