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在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性质.计算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Au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特征与纳米粒子尺寸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发现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在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然而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则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同时,取向分布也表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倾向于分布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周围而不是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进一步的能量分析表明,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而Au309纳米粒子则与咪唑环的相互作用能最强.此外,无论是对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还是大尺寸的Au309纳米粒子,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能都是最小的.这预示着阴离子对于Au纳米粒子表面结构性质是典型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2.
以二水合草酸锌为前驱物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氯化锌和草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得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再经过热分解,得到20~80nm类球形和立方形的纳米氧化锌·分析了沉淀反应温度、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热分解反应温度、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沉淀反应时间、热分解反应温度和时间,产品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沉淀反应温度提高,产品粒度先减小后增大·Zn2+初始浓度在0 5mol/L以下时,对粒度影响不大(25nm左右),当达到0 7mol/L时,平均粒径提高到80nm左右·  相似文献   
163.
水热法合成六角片状钡铁氧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FeCl2,BaCl2·2H2O,KNO3作为前驱体溶液,在230°C水热直接合成六角片状钡铁氧体,降低了钡铁氧体的合成温度。实验考察了水热反应实验参数对所合成的六角片状钡铁氧体颗粒形貌、尺寸以及磁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钡铁氧体颗粒的尺寸与饱和磁化强度都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64.
细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特性.试验段的管径为0.68mm、1.01mm和1.28mm,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悬浮液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04和0.06,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的分数为0.02。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压降比去离子水的大,且正比于其质量分数;层流向湍流转化的临界雷诺数小于常规尺度的数值,且正比于管径。  相似文献   
165.
Mg-Zn-Al-Fe型类水滑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 4种金属离子 (Mg Zn Al Fe)组成的类水滑石 (简称Mg Zn Al Fe HTlc) ,考察了n(Al Fe) n(Mg Zn Al Fe) (x)对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粒子形貌、BET比表面积和等电点 (IEP)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合成样品为片状纳米颗粒 ,化学组成与原料配比基本一致 ,Mg和Zn的相对含量比原料配比略低 .在所研究条件下 ,x在 0 .2 2~ 0 .36范围内得到纯Mg Zn Al Fe HTlc ,x较高 ( 0 .5 2 )时的产品为非晶体 .Mg Zn Al Fe HTlc的六方晶格参数a和c、层间距、层间通道及IEP基本不随x变化 ;a值为 0 .30nm ,c值约为 2 .30nm ,层间距约为 0 .76 5nm ,层间通道约为 0 .2 8nm ,IEP约为 10 .8.平均晶粒度不随x变化 ,约为 18nm ;TEM法测得的平均粒度随x减小而减小 .BET比表面积随x减小而增大 .制备的Mg Zn Al Fe HTlc颗粒为多晶体  相似文献   
166.
高分子稳定的钯、铂氧化物水溶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钯和铂氯化物的水解反应,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稳定的水溶性氧化钯和氧化铂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的表征.所制得的氧化钯和氧化铂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5.1和51.7 nm.  相似文献   
167.
微乳法制备的纳米Bi2[KG-*2]O3[KG-*4]对苯系物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 利用BET, XRD, XPS和UV-V IS等手段对其表征; 以挥发性有机物苯、 甲苯和对二甲苯为气相污染物, 测定了Bi2O3纳米微粒 对它们的光化学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采用微乳法合成的光催化剂粒子晶型主要为四方型(T), 粒子粒径为25.6~35.1 nm,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型发生转变, 固体表面电子结合能增大, 光催化活性也相应提 高. 苯系物的降解速率顺序为: 对二甲苯>甲苯>苯.  相似文献   
168.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类型、作用机理及在降解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9.
纳米复合镀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纳米复合镀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复合镀基础上的一种新工艺.综述了纳米颗粒与金属离子的共沉积机理、纳米复合镀工艺以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0.
Isothermal and cyclic oxidation behavior of chromium and its superficially applied nanometric CeO2 samples were studied at 900℃ in air.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TEM)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HREM)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oxide films. It was found that ceria addition greatly improved the anti-oxidation ability of Cr both in isothermal and cyclic oxidizing experiments.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was used in situ to monitor the cracking and spalling of oxide films, and AE signals were analyzed in time-domain and number-domai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oxide fracture model. Laser Raman spectrometer was also used to study the stress status of oxide films formed on Cr with and without ceria.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provement in anti-oxidation of chromium was that ceria greatly reduced the growing speed and grain size of Cr2O3. This fine-grained Cr2O3 oxide film might have better high temperature plasticity and could relieve parts of compressive stress by means of creeping, and maintained the ridge character and relatively low internal stress level. Meanwhile, ceria application reduced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interfacial defects, while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adhesive property of Cr2O3 oxide scale formed on Cr subst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