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5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制备一次性碳质膜电极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利用一种钢质模具在PVC底板上制作一次性碳质膜电极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该膜电极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作的电极易于对其进行修饰,并用其做循环伏安扫描和电化学发光研究,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ipa/ipc=1 16)、电化学发光重现性(RSD=1 5%,cLu=2.0×10-6mol/L,n=8)以及较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2.
用溶胶-凝胶方法在LaNiO3/Si衬底上在450℃退火条件下制备了BiCrO3.薄膜XRD研究发现BiCrO3仅有少量结晶,呈(I0I)择优取向.铁电性测试表明,室温下薄膜具有铁电性,剩余极化强度为0.6μc/cm^2,漏电流研究表明薄膜的导电机构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43.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氟碳纳米颗粒膜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在大气压条件下进行等离子体聚合,获得了氟碳聚合物薄膜。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以及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表面物理形态与放电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膜是一种由纳米颗粒堆积而成的多孔膜。通过选择控制放电的功率、时间以及单体的流量,可以得到含FC或FCO官能团的聚合物膜。经该聚合物涂层后的棉织物具有超级拒水拒油性能,比表面能可降为2.429×10-2J/m2,而且透湿指数为0.9997,涂层后织物透湿性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4.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氰酸锂溶液溶解柞蚕丝素纤维,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膜。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结构特征以及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结构变化。指出再生柞蚕丝素膜内丝素蛋白的分子构象为α-螺旋和无规线团结构共存。空气环境存放30d后,分子构象只会发生无规线团向α-螺旋结构的少量转化,而不会向β-折叠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45.
丝蛋白膜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丝素蛋白膜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并概述了其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46.
以钛酸丁酯和硝酸钇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备Y3 掺杂TiO2纳米粒子.通过XRD、TEM等手段对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用PL研究粒子光电性能,并用SEM方法测得羧甲基纤维素膜的形貌和厚度.以水相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实验模型,考察纳米粒子CMC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膜明显提高了染料的降解,达到90%以上,其光降解反应属于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47.
在二甲亚砜中脉冲电沉积La-Co-Fe合金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脉冲电解技术制备La-Co-Fe合金膜,加入络合剂乙二胺后,可制备出表面光滑、致密、粘附性好和有金属光泽的La-Co-Fe合金膜.室温下所得合金膜是非晶态的,并对非晶态La-Co-Fe合金膜进行了磁性测试.经热处理后,La-Co-Fe合金膜在物相中有La和LaFeO3.  相似文献   
48.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润湿比、变膜厚和横向对流作用,建立了描述管表面的降膜流动和管间滴状吸收传热传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涡量一流函数法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问的变化,以及溶液喷淋密度和进口浓度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淋密度可以改善吸收器传热性能,提高溶液进口浓度可改善传质性能,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2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9.
求出了铁磁颗粒膜的自旋波激发谱和自旋极化激发谱随颗粒粒径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膜的磁化强度、磁化率、热容量.以(α-C:H)1-xCox颗粒膜为例作具体计算.结果表明:颗粒膜的自旋波激发谱的频率随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小,与温度无关;而颗粒膜的自旋极化激发谱与温度有关,表现出与铁磁块状晶体自旋波谱不同的变化特征.在零级近似下,由颗粒膜自旋波激发谱引起的磁化强度、热容量随温度变化规律与块状晶体相同,而一级近似下表现出颗粒膜与块状晶体的偏离.  相似文献   
50.
利用微电铸制作镍悬臂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出导电的Ni微变截面悬臂梁,采用了基于成熟的电镀技术的微电铸工艺.在分析悬臂梁的变截面结构和搭建微电铸试验平台之后,设计了整个工艺流程,利用近紫外线厚胶光刻、Ni微电铸、去除牺牲层等工艺实现了悬臂梁的制作.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变截面悬臂梁的铸层表面没有缺陷,但不同微电铸面积的基座、粗梁、细梁的铸层厚度不均匀,其中,铸层面积最大的基座铸层最厚,面积次之的粗梁的铸层厚度居中,面积最小的细梁的铸层最薄.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占空比和降低电流密度可以抑制这种厚度不均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