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7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149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05篇
综合类   778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81.
针对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通过将固体中的应力分解为颗粒间应力和流体与颗粒的相互作用力,并且运用流体与颗粒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以及在不排水条件下土体总应变等于骨架的应变原理,对这两种模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证明和阐述。结果表明:饱和土体中的串联与并联弹性力学模型与Biot—Geerstma理论是一致的,且分别是该理论中弹性模量在骨架弹性模量为零和颗粒弹性压缩系数为零的两个特例;Terzaghi有效应力是“粒间应力”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2.
组合梁的应力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精确分析叠梁、加楔块叠梁和整梁的承载能力,采用温克尔假设法和电测实验技术,完成了矩形截面叠梁受力弯曲时的模型简化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研究了同截面、同材料的叠梁、加楔块叠梁的应力分布、内力变化和承载能力。理论和实验均表明:叠梁的应力最大,加楔块叠梁的应力次之,整梁的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183.
利用TSI-1268W热膜探针测量了内径为35mm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段同一截面上不同周向位置处的壁面切应力及其波动幅度数据.结果显示,管道顶部壁面切应力瞬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没有明显的单一峰值,表明壁面切应力的变化具有非周期性特征.液相中加入气泡后,在管道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大,在含气率较高的管道上部出现了壁面切应力减小的现象.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上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小幅度的降低,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管道中下部的壁面切应力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低液流速度下,在管道上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要小于单相液流时的值,并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在管道下部,泡状流时的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与单相液流时的值接近.气泡的加入似乎对壁面切应力的波动有抑制作用,在高液流速度下,加入气泡对壁面切应力波动幅度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184.
原位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反应法(CR)制备了原位内生TiB2/A1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润湿性、界面反应、搅拌。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的TiB2/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5.
在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的理论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析了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振荡奇异性;并通过实例讨论了双材料弹性常数对应力强度因子奇异性的影响.这个结论对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6.
介绍了显示动态分析和接触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应用显示动态分析对转子式机油泵的内、外转子的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计算的机油泵存在设计缺陷,需通过采取修改转子齿型、减小内外转子间的偏心距等措施来改进改进内、外转子的接触情况,减小内外转子间的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87.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模型,以岩性分布和地应力测量为边界力学条件,确定了矿区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矿区区域岩体应力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鹤壁六矿岩体应力状态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这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局部检测和解危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8.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9.
根据弹性力学全逆解法,对矩形截面梁的主要边界上受三次多项式分布压力,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应力函数模式,运用此应力函数可以求解矩形截面梁受任意三次多项式分布载荷时的应力分量。该方法简单、实用,克服了选择应力函数的盲目性,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0.
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阐述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现场控制混凝土温度和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