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高分子类卟啉金属配合物催化活化分子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类卟啉金属配合物催化活化分子氧的研究,如平面型聚金属卟啉络合物,高分子担载2,2’-联吡啶金属络全物、高分子担载邻菲罗啉金属络合物、高分子担载希夫碱金属络合物及高分子担载单杂环金属络合物等在催化分子氧氧化烷基苯、环己烯、长链烯烃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2.
利用微波加热法,以6-硝基胡椒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吡咯为原料,合成了5-(3,4亚甲二氧基-6-硝基)苯基10,15,20-三对甲氧基苯基卟啉.新化合物结构分别经UV-Vis,IR,^1H NMR,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63.
针对环境中挥发性有毒气体检测需求,基于纳米化卟啉阵列与微量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色谱产生变化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以ARM9 S3C2440A为核心、纳米化卟啉阵列为传感器的嵌入式气体检测系统。给出系统总体设计,光谱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监控等主要功能模块结构电路及其控制软件,利用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建立了采样气室温度流量控制模型,对化学传感器检测条件进行精确控制。最后应用该系统对氨气、庚醛、环己烷、己醛等典型微量气体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快速、准确的微量挥发性毒气检测。  相似文献   
64.
以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胡椒醛)和吡咯为原料合成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钴配合物,探索溶剂、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产品纯度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酸为溶剂及催化剂制备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的产率高、纯度好.新化合物结构分别被UV-Vis,IR,1HNM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65.
氮气保护下用亚碘酰苯氧化苯酚锰四苯基叶琳C_6H_5OMn(Ⅲ)TPP,合成了标题化合物0=Mn(Ⅳ)TPP.0=Mn(Ⅳ)TPP的可见吸收光谱在428nm和522nm分别有一强的Soret带吸收和弱的肩峰;红外光谱在1050cm~(-1)处有Mn=0的特征吸收.它能氧化苯乙烯、环乙烯和三苯基膀  相似文献   
6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于中心离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67.
利用四苯基卟啉meso位的可调性合成一种新型不对称卟啉, 通过酯键连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苯丙氨酸(L-BOC-Phen-OH)而使卟啉具有手性识别的能力, 并研究了该手性卟啉对L-丙氨酸甲酯和D-丙氨酸甲酯分子识别能力的不同. 结果表明, 该手性卟啉对D-型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8.
采用Alder法合成了3种在苯环对位连接性质不同取代基的卟啉单体和3种桥联基团性质各异的卟啉二聚体, 并研究卟啉单体和卟啉二聚体的Z-扫描
曲线和光限幅性质. Z-扫描研究结果表明, 卟啉测试样品的Z-扫描曲线相似, 均出现反饱和吸收和光限幅性质, 其中卟啉化合物4的光限幅效果明显, 入射光的透过率约为7%.  相似文献   
69.
设计合成新型咔唑取代的卟啉衍生物5,10,15,20-四(氮-烷基)咔唑卟啉及其稀土乙酰丙酮配合物(Ln=Gd,Tb,Dy), 并通过紫外 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质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研究其荧光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室温下稀土金属卟啉配合物Q带[KG*8]荧光的量子产率为0.007 79~0.158, 是由稀土金属离子性质及无辐射跃迁强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0.
用光谱法研究了荧光分子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0与Triton X-100胶束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0在不同pH值的TX-100胶束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滴定过程中,P0在胶束溶液中存在去质子化现象;分析P0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和微环境极性间的关系,发现卟啉随自身亲水性增强而经历了由胶束内层至胶束表面的转移过程;同时初步解释了卟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