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22.
引用一种“信息传输”理论来研究不同生理状态时的脑电时间序列,比较了正常人和在急性缺氧条件下、睡眠条件下及局灶性癫痫病患者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发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有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急性缺氧时,人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量各导联均较正常人高;当深睡时,各导联的信息传输量均较正常人低;局灶性癫痫病人痫性导联与其他导联间的皮层信息传输量有明显增加,而非痫性导联信息传输量 对降低,用脑皮层信息传输量来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和理解大脑的活动机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上消化道出血2 2 4 7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等的关系,回顾性地统计分析了本院1982-1999年22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显示:2247例镜检有明确病因者1984例,占88.30%。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PU),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胃癌(GCa),食管胃底静脉曲线(EGV)和十二指肠炎(出血糜烂型)。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PU,AGML和十二指肠炎以20-6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人好发,而GCa和EGV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PU和GCa秋冬两季检出率比春夏高,其余病因四季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在新生儿肺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新生儿肺出血救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新生儿肺出血,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例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85.71%,死亡5例,病死率为14.29%。结论:机械通气是一种目前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阐明了利用激光干涉度量术测定眼底脉胳膜血流图的原理和数据判读方法,并且以实例说明脉胳膜血流图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和在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在3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现有肾脏损害(尿改变和/或肾功能不全)者76例,发生率为22.49%,分析结果显示出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血压程度愈高,其肾损害发生率亦愈高;且肾损害发生率与舒张压程度、持续时间成正比,提示了肾损害发生与动脉硬化有关。结果还显示了其肾损害程度较轻,以及早期和持续降压治疗对预防发生不可逆的严重肾损害,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比较超早期手术与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来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20例,以出血后7小时内手术60例患者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24小时手术患者60例分为早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死亡情况及6个月后临床疗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方面比较,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近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明显少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在总有效方面比较后得出超早期手术组明显好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比早期手术治疗更能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并有效改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54例患者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植物人2例,重度残疾8例,中度残疾34例,好转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期护理尤其重要,术后应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防止再出血和脑缺血,预防感染,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
由兔颅内压血流速度的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和微分方程法分别建立了颅内压和血流速度(PICP-V)关系的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较好地吻合了现有的一些医学结论.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脑功能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HE染色法观察脑形态学改变,脑含水量检测分析尼莫地平对SAH的治疗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SAH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明显减轻,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SAH组.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表明:SAH组大脑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而经过尼莫地平治疗后,其血流速度明显降低;HE染色发现:SAH组大鼠脑中可见明显的出血灶,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出现肿胀,尼莫地平能够明显减轻SAH后的脑损伤;大鼠SAH时,脑水含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既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症状,又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症状.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与降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肿胀及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