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9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矿岩运费的深凹露天矿合理台阶高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台阶高度对露天开采的影响,并以矿岩运输成本,运输道路的修建、维护费,台阶维护,清扫费的综合贴现值最小为原则,研究了台阶高度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72.
Determination of cloud-top height from 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ew and accurate method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loud movement (height and position), the spherical and plan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s of the spacecraft,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the projected-cloud and the true-cloud for determination of cloud-top height and position. Synthetic stereo images that have spatial resolution of 1.25 km from a single satellite are used to test this metho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oud-top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from the stereoscopic measurements of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with vertical accuracy of approximately 500 m. The vertical accuracy can be better with lower orbiters.  相似文献   
73.
为确定平板空腹结构的最合理结构高度,对平板空腹结构的刚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运用解析法得出了任一平板空腹结构均存在一个最合理结构高度使结构刚度最大、变形最小的结论;总结出上下弦截面尺寸、竖腹杆截面尺寸等主要几何参数对最合理结构高度值的影响规律;并推导了最合理结构高度的计算公式。最后运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和最合理结构高度计算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必将兴建大量高层建筑和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基坑工程的数量亦将不断增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无支护垂直土质基坑坍塌的力学机制,得到了其坍塌的临界高度、潜在滑动面倾角以及坍塌宽度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当垂直基坑的开挖深度小于其坍塌的-临界深度时,基坑无需进行支护。这一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5.
机织间隔织物的厚度由柱纱的高度决定.为了确定影响柱纱高度的因素,从几何结构角度出发,定义了影响机织间隔织物柱纱形态的5个结构参数,并建立了结构参数间的几何关系.通过将柱纱高度计算值同实测值的比较,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证明所建立的柱纱结构参数间几何关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6.
为解决当前测量树高方法中存在测量误差大、测量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鱼眼镜头的树高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鱼眼镜头成像模型确立世界坐标系到图像像素坐标系的变换关系;然后以畸变系数的等距投影模型为基础,利用Scar-amuzza鱼眼相机标定方法求解参数并建立测量系统模型;最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实验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分割及极值点提取,实现对树高的测量.通过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对树高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在-0.196~0.195m,树高测量最高相对误差为2.75%,平均相对误差为1.505%,说明该方法有效减小了测量误差,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同时测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7.
【目的】地位指数法是森林立地质量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 优势高又是地位指数模型中重要的参数。本研究以杉木优势高生长为切入点,使用与年龄无关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生长模型,模拟在林分年龄未知的情况下预测杉木人工林优势高。【方法】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65个固定样地连续观测数据,基于Richards方程、Lundqvist-Kolf方程和Hossfeld方程3个树高生长方程,使用与年龄无关的方法建立了9个优势高生长模型。模型检验使用决定系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3个统计指标来确定最佳模型。【结果】构建的9个优势高生长模型都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其中以Hossfeld方程为基础方程,以参数a作为林分因子扩展参数推导而来的模型为最佳模型,而且模型参数年龄差Δt越小,模型预测精度越高。【结论】与年龄无关的地位指数模型能够准确地拟合和预测优势高生长。在异龄林中或林分年龄难以获得时,建议采用与年龄无关的地位指数模型来评估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种子园种子产量低以及丰歉年周期性结实问题一直是白桦等林木良种生产的瓶颈。开展赤霉素处理对白桦生长及结实影响的研究,筛选最佳激素处理方案进而提高其生长量及结实量,对于白桦良种生产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个白桦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质量浓度0、0.2、0.4、0.6 g/L的GA3和GA4+7处理,连续试验3 a,第2年调查其高生长节律,第4年调查各处理下的树高、胸径及结实量。【结果】树高、胸径及结实量等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GA3和GA4+7 处理下,树高及结实量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GA3和GA4+7均能促进白桦生长及结实量,其中GA4+7的效果更好,综合生长及结实性状确定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4 g/L,该处理下高生长较对照提高了13.69%,单株果序数、单株果序鲜质量、单株种子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03.6%、186.8%、187.2%。白桦无性系在各浓度赤霉素处理下树高生长符合“S”形曲线模型, 各处理下拟合的Logistic方程系数均高于0.99。根据白桦树高生长模型参数可知,赤霉素促进白桦生长量的增加主要是延长了速生期的生长时间所致。【结论】GA4+7和GA3均促进白桦生长及结实,GA4+7较GA3效果好;确定0.4 g/L的GA4+7是促进白桦结实的最适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79.
在室内行人定位系统中,行人的高程定位精度关系到整个定位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腰间传感器的室内行人高程估计算法。首先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行人上楼下楼动作,针对行人的运动状态采用自适应的高程估计算法。针对气压计测量值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采用了基于EKF融合气压和加速度的高度估计算法,提高了高度估计算法的稳定性。经实验验证,当室内人员进行平地走、上楼等一连串动作后,基于差分气压测高法计算的高度误差为9.92%,基于加速度估计的行人高度误差为9.52%,EKF融合后定位误差下降到2.32%,提高了高程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短时相对高程测量精度,设计了“惯性高度尺”算法,进行了桌面测高和楼层测高两个验证性实验。分析了不同运动条件和运动时间下“惯性高度尺”的测高精度。基于零速修正技术提出了一种分段测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桌面测高可实现毫米级精度(相对误差0.17%),楼层测高可实现多层厘米级和单层毫米级测量精度(相对误差分别为0.22%,0.06%)。测量误差与载体的姿态动态和运动时长成正相关。实验验证了MEMS惯导用于高度测量具有较高可行性,稳定的运动条件和较快的测量时间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