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1.
黄杜鹃叶提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杜鹃(Rhododendron molle)叶提取物对桔二又蚜(Toxoptera aurantii)有较强的毒杀作用.黄杜鹃叶的乙醇总提取物对桔二叉蚜无翅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G50)为1558mg/L.在黄杜鹃叶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最强,其LC30为364mg/L,表明黄杜鹃叶含有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巴中产栀子对大鼠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药理效应。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70%醇溶性有效部位,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观察巴中、湖北、江西和江津产栀子对CCl4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降低AST和ALT作用。结果四个产地栀子无论是水溶性有效部位,还是70%醇溶性有效部位均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AST和ALT作用(与肝损伤模型组Model比较,分别为P <0.001、P <0.01、P <0.02、P <0.01);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比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ST、ALT的效果更好,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提取物降低AST、ALT效果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好(尤其水溶性有效部位),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对肝损伤大鼠AST活性降低作用显著优于江津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5),非常显著优于湖北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1),极显著优于江西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01);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LT作用与湖北、江西、江津产栀子比较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但是无显著的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 AST、ALT 作用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有优势,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栀子对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效应研究结果证明巴中产栀子的品质更优、疗效更佳。巴中产栀子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开发研究值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江枳壳中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含量,考察不同采收期江枳壳中上述两种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辛弗林与N-甲基酪胺分别在1.09~5.45μg(R2=0.9997),0.18~0.90μg(R2=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2.30%和98.07%,RSD分别为2.12%和2.20%;江枳壳样品中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含量分别在0.07%~0.43%和0%~0.06%的范围内。结论辛弗林含量随采收期的推迟而降低,N-甲基酪胺在当年7月份以后检测不到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维药野胡萝卜籽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维药野胡萝卜籽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经苯酚──浓硫酸显色应用分光光度法于490nm处测定吸收率,结果:其多糖含量为23.12mg/g(生药),得回归方程为A=0.0591+0.0428×C,r=0.9990,方法简便,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游泳和五味子多糖对大鼠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形成的干预作用,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游泳和五味子多糖对CFS的影响机制,为CFS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慢性束缚可以成功复制CFS大鼠模型,其具有CFS的全部特征;2)30min,60min游泳及五味子多糖,特别是30min游泳和五味子多糖的联合作用可有效预防CFS的发生;3)五味子多糖和30min,60min游泳单独作用于大鼠都可以调节IFN-γ的分泌,使IFN-γ/IL-4比率正向变化,恢复大鼠的免疫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恢复稳态,有效预防大鼠CF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6批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使用Thermo Hypersil BDS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甲醇—0.1%磷酸(5∶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产于四川合江的青果没食子酸含量较高(2.293 mg.g-1),其次是产于福建的青果,其他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含量也均超过了1.0 mg.g-1;同一产地,由于品种和采收期的不同,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本地药材川楝子作原料,经烘干细碎,1000g粉料使用石油醚冷浸三次,选择提取其脂溶性活性成分,浸提成分约11.5g.经GC-MS联用分析,该提取物中检出成分46种,含量较高且可分离物质19种,活性成分总量6.71g.确认结构发现:成分中以双环[10.1.0]十三(碳)-1-烯和4-(4-乙基环己基)-1-戊烷基环己烯为主,并有少量胺和甾烷等.其它半数组分结构有待另行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野山果保健液的处方组成进行考查,得到最优方案为A2BC1D2.方法简、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中草药川楝子进行粗提,通过乙醚蒸发仪进行无水浸提,提取出的高纯度挥发油经气质联用仪分析,检测出川楝子挥发油中的5种主要成分:2,3-Dimethylpentance;3,3,4-trimethylhexa;3-methyl-6-methylene;2,4,4-trimethylhexa;1,3-dimethylcycl。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川楝子中微量元素的成分与数量进行测定,检测出川楝子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排序为K>Mg>Na>Fe>Ca>Zn。研究结果为川楝子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Ames试验和小鼠淋巴瘤致突变试验(MLA)来检测单方马兜铃及复方龙胆泻肝丸的遗传毒性,评价其相关细胞毒性和复方减毒效果;为进一步建立综合的中药遗传毒性测试平台提供试验依据.分别通过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浓度为20和40μg/mL,加S9或不加S9的条件下的两味中药的Ames法检测;以及采用MLA96孔微孔板接种法分别对单复方含马兜铃酸浓度为5μg/mL的L5178Y/tk /--3.7.2c细胞进行染毒,并进行接种效率(PE),相对总增长率(RTG)和突变频率(MF)的测定.结果表明单方马兜铃具有细胞毒性且致突变性较强,以诱导大范围DNA损伤为主;而复方龙胆泻肝丸具有较明显的减毒效果;MLA和Ames试验组合适用于体外中药遗传毒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