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合成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并以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转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 35S)序列片段(5’-CATCGTT GAAGA TGCCTCTGCC G-3’).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测定CaMV 35S病毒DNA的线性范围为1.4×10-9~6.9×10-8 mol.L-1,线性关系:ΔI=1.6913C+5.5783(式中ΔI为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与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之差),R2=0.9938,检出限为8.6×10-10 mol/L.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同时可以较好地识别碱基错配序列和非互补序列ssDNA.  相似文献   
72.
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对40Cr和40Cr Mn Si B壳体进行预制破片。考察了淬硬层组织和冲击功变化特征,最后分析了壳体材料性能对预控破片威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瞬间的重熔-凝固作用,两种壳体的淬硬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晶粒细化但冲击功下降,脆化倾向明显。40Cr Mn Si B钢由于较好的淬透性和强韧性匹配,局部淬火后材料的韧性优于于40Cr钢,有利于壳体发生大幅度膨胀变形,使预控破片获得更多的动能,造成更强的破坏作用,与破片威力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理论与实验上分析了常规榴弹自然形成的破片的大小,方向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用乙酸、硫氰化铵与氨基酸反应,得到4个2-硫代乙内酰脲配体S=CNHC(O)CH(R)N↓H,它们分别与Co2(CO)8反应,合成出两类4个三核钴羰基硫簇合衍生物:Co3(CO)7(μ3-S)〔μ-η2-SC=NC(O)CH(R)N↓H(Ia,Ib)和Co3(CO)6(μ3-S)(μ-η2-SC=NC(O)CH(R)N↓H)(:CNHC(O)CH(R)N↓H)(Ⅱc,Ⅱd).对4个族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1HNMR和MS表征,并推测出它们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5.
PDC钻头录井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井技术是油田勘探、开发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但是PDC钻头的使用给传统的录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PDC钻头钻进的特点,对传统录井方法进行了一些完善和改进,对现场录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分析,以加强大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7.
提出了一种新的固相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利用羊抗人IgG的Fab’片段C末端的唯一自由巯基和三甲氧基丙基巯基硅烷(MPTMS)化的单晶硅表面的巯基结合位点导向性固定Fab’片段。X-射线电子能谱(AES)和高分辨率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显示了Fab’片段成功地固定在单晶硅片表面。为各种生物传感器的敏感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8.
由于无砟轨道的突出优点,我国在建或拟建的高速铁路广泛应用无砟轨道技术。武广客运专线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的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是在德国RHEDA2000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对于我国还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也需要使用新设备。根据武广客运专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前期参与同德方技术交流和施工设备引进谈判及施工设备国产化情况,从施工质量、效率和经济性方面系统分析了施工设备的配套。  相似文献   
79.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一种通过使用短的标准DNA片段来快速、准确的识别与鉴定物种的技术.这几年一直是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方面研究的热点,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DNA条形码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简单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状况、原理、标准基因片段,着重阐述了其在生物分类学和遗传多样性等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不同内核材料PELE弹丸对多层靶穿甲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内核材料对PELE弹丸横向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内装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材料的横向效应弹丸(PELE)对4层间隔靶的侵彻试验,获得了不同方案PELE弹对主靶的穿孔孔径、间隔后效靶面的破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作内核材料的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数和飞散角明显大于其它材料;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飞散角在主靶有一定斜置角时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