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存在下由顺丁烯二酸酐和正丁醇制备了顺丁烯二酸二丁酸。在马来酸酐、正丁醇和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的摩尔比为1:4:0.083,回流温度下反应110-120分钟,酯收率可达94.7%。,  相似文献   
22.
以NaNO2为催化剂,在稳定剂A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盐酸酸洗废液(或铁屑、氯化亚铁),催化氧化制备出稳定化聚合氯化铁絮凝剂.本工艺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微波辐射下氯化铁催化合成柠檬酸三正丁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柠檬酸与正丁醇为原料,氯化铁(Ⅲ)作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柠檬酸三正丁酯.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催化剂的用量以及酸醇摩尔比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1:6,氯化铁用量为3%(以酸的摩尔量计),微波功率140w,辐射时间5min,酯化率可达95.5%。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导了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于72℃恒温水浴中与羟胺形成羟肟酸盐,而后酸化生成羟肟酸,利用羟肟酸在混合表面活性剂吐温——CTMAB等体积混合液的存在下与Fe(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从而借此显色反应作分光光度来测定药品制剂中青霉素的含量。紫红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8.7×10~3l·mol~(-1)·cm~(-1)。青霉素含量介于0.42~2.11mg/25ml范围内确准地遵守比尔定律。紫红色络合物的色泽能稳定4小时以上,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5.
乙酰丙酮铁,能使邻位锂取代的1,1′-联苯-2,2′-二(甲酸叔丁酯)、N,N-二甲基苯胺及其类似物发生氧化偶合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新的芳环-芳环偶合方法.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利用工业废盐酸与硫酸渣制备三氯化铁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液固比3∶1,浸出时间60min,矿物粒度0.18mm时,可使铁的浸出率达到79.67%。实验证明该工艺具有试验设备简易,工艺流程短,技术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
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铝、铁等有用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对环境、社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采用盐酸溶解的方法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氧化铁,结果表明,不经活化的粉煤灰很难将其中的铝、铁溶解出来,仅凭借煅烧对铝、铁溶出的效果影响不大,在煅烧的同时添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其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溶出率,同时添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助剂,在700℃即可达到95%的高溶出率。  相似文献   
28.
以乙二醇和丁酮为原料,NH4Fe(SO4)2.12H2O为催化剂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固定丁酮的物质的量0.2mol,丁酮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6,NH4Fe(SO4)2.12H2O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4.3%,反应时间为2.5h,带水剂环己烷用量20mL.在此反应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68.1%.  相似文献   
29.
具有磁性的催化剂在反应与分离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磁核引入到催化剂中,制备了V-Mo-O/γ-Fe2O3磁性催化剂,以催化选择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醛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磁核未影响催化剂的基体结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适宜的焙烧温度为500℃.扫描电镜测试表明,该条件下合成的催化剂呈纤维状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催化剂呈现Mo6V9O40和MoO3物相.当催化反应温度为80℃,氧化剂为双氧水,溶剂为冰乙酸时,甲苯在该催化剂上的转化率为34.8%,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5.9%.  相似文献   
30.
不同碱化剂合成聚合氯化铝铁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碱化剂合成了不同碱化度,不同铝铁比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Na、PAFCCa)。研究了它们的PH弛豫、电导率变化、可见光谱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絮凝对比实验和稳定性观察,发现PAFCa、PAFCCa的合成分别有着不同的反应历程和产物形态。它们形成最佳絮凝形态及最稳定共聚物的铝铁摩尔比分别为5:5和6:4,前者在常温下生成,后者需在加热条件下合成。有关操作参数对以含钙原料合成PAFC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