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9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51.
通过低温野生菌群和低温厌氧颗粒污泥菌群筛选,及其后续的互补复合优化,选育出了低温沼气发酵功能菌群。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群采用后最高日产气量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野生菌群和厌氧颗粒污泥菌群,具有显著改善低温沼气发酵性能。以此为基础研制的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在13℃下可使产气率平均提高46.6%,10℃下产气率平均提高41.1%。沼气池试验中,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可显著提高沼气的甲烷含量,可使甲烷含量平均提高24%。  相似文献   
152.
微生物发酵过程的细胞密度在线检测与底物浓度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的微生物发酵和培养过程中,控制碳源(葡萄糖)是实现过程优化的关键.但是葡萄糖等碳源电极价格昂贵,且不能在线灭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基于电容法测量细胞密度可以在线灭菌,与细胞干重、OD(光密度)值等生物指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实现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用细胞密度检测数据对发酵底物浓度的预测控制.用遗传算法建立的微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对分批发酵过程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几次发酵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方法可有效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对制药、食品等工业发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3.
为寻找奶牛废物厌氧发酵产气的最佳温度和TS(总固体),本文分别研究了奶牛废物TS为6%、8%和10%的浓度下,温度为30℃、35℃、40℃、45℃、50℃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及产气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不同TS值下,温度为30℃、35℃、50℃时,pH值由高变低再升高,当温度为40℃、45℃时,pH值则由高稍有降低,后趋于稳定;在温度一定条件下,不同TS值的奶牛废物随时间的产气趋势基本一致,且随着温度的增高,其达到最佳产气的时间越短。综合考虑产气率和能耗,温度为35℃、TS 8%为牛粪厌氧发酵产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4.
预处理对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联产氢气和甲烷复合工艺中预处理对物料液化水解率及系统产气性能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酸(H2SO4)、碱(NaOH)预处理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物,在中温-高温条件下将预处理后的物料进行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酸/碱预处理后,造纸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性能.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对物料产生了明显的水解作用,物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颗粒;预处理对混合发酵产氢阶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10%NaOH(以物料总固体计)的碱预处理效果最佳,其氢气产率较未经预处理的对照(CK)提高了50.20%,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达到了16.06%;预处理在产氢后的产甲烷阶段对甲烷产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反应器的甲烷产率与CK相近或低于CK,VS总去除率也以CK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5.
胡宜亮  刘德海  杜迅  庞向宇  孙晨阳 《河南科学》2012,30(11):1589-1593
采用黑曲霉菌株An08-752,经曲盘、发酵床(帘子床)、厚层通风制曲池进行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饲用β-葡萄糖酶,结果表明:通风曲池厚层通风发酵培养30~32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15×105μ/g;发酵床发酵培养时间35~37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28×105μ/g;曲盘发酵培养32~34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36×105μ/g.  相似文献   
156.
固态法酿造苦荞白酒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苦荞麦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酿造苦荞白酒,并对苦荞白酒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苦荞麦粉100 g,稻壳添加量18%,加酒曲量10%,打量水用量35%,常温培菌糖化48 h,密封发酵20 d,酒醅的酒精含量可达到7.8%,通过蒸馏可得到酒精度为36%(v/v)的原酒50 mL.  相似文献   
157.
溶氧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控制0、5%、30%3种溶氧水平进行谷氨酸分批发酵,考察了3种溶氧水平下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溶氧降低,发酵液中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三羧酸(TCA)循环还原臂途径中的有机酸含量增加,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也有所增加,在溶氧为0时,乳酸和乙酸大量积累。通过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相关酶活和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发现随着溶氧降低,谷氨酸脱氢酶酶活降低,乳酸脱氢酶酶活升高,胞内氧化还原电势升高,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氧限制条件下发酵的代谢流流向TCA循环的还原臂途径和乳酸合成途径,导致谷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8.
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工程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ecombinant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rMn-SOD)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接种量、乳糖浓度、时间、温度、摇床转速、pH值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为:1.5%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1.0%NaCl、0.4%KH2PO4、0.8%K2HPO4、1.5%(体积分数)甘油、0.2%NH4Cl和5 mmol/L MnCl2.乳糖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5 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乳糖进行诱导表达6 h.当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时,表达的rMn-SOD的酶活力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SOD活性达1 969.9 U/mL,比活力达1 081.8 U/mg.  相似文献   
159.
在发酵容积为1 000mL的猪粪沼气发酵过程中,分别添加20 000、40 000和60 000单位的糖化型淀粉酶,结果沼气产气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2%、9.23%和8.31%,因此,在猪粪发酵适合的糖化型淀粉酶添加量为每毫升发酵液40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对树舌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菌丝体在大豆培养基中培养5天,产出的总蛋白、总糖含量较高。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出树舌凝集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