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2.
在封闭种群中,通过标记重捕和标记夹捕法对农田害鼠的种群数量N,捕获率P和密度D进行了估计.分别为72,0.1528,42只/公顷和85,0.1882,55只/公顷.两种方法间结果差异不大.使夹捕法可用以估计害鼠种群数量,扩大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借助SPSS19.0软件,利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了河口乡耕地撂荒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口乡耕地撂荒普遍存在,2015年耕地撂荒率为21%,2017年为27.1%,耕地撂荒时空变化明显,撂荒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为水利灌溉条件、地块数量、务农人口数量、耕地质量、惠农政策满意度和地块到公路距离.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如何减少耕地撂荒、促进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太原市退耕还林工程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中的分析和讨论,归纳了作业设计表格、设计技术、还造林林地认定、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坡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但由于经营利用的不当,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生产力较低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往的实践总结出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退耕还林治理坡耕地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来达到生态、经济双赢。文中就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技术目的、退耕地治理实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6.
CENTURY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就国际上通行的CENTURY模型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介,并就农田生态系统应用CENTURY模型时所需的重要参数及其确定的方式方法加以描述。表1,参12。  相似文献   
67.
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是着力提高土地资源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走访调查和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回顾总结近年来文山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查找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推进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以期对此项工程的深入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8.
Ding  Wei  Pang  RuiMing  Xu  QingHai  Li  YueCong  Cao  XianY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0):996-1004
Investigation of 78 surface pollen samples from warm temperate hilly areas of eastern China shows that pollen assemblages in areas of different land us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ollen concentrations in wastelands are higher than in plantations; these, in turn, are higher than in farmlands; implying that pollen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human impact. Arboreal pollen dominated by Pinus and Quercus is common in all samples. Herbaceous pollen percentages are higher while shrub pollen, fern spores and fern allies are lower in farmlands than in wastelands. Crop pollen is only detectable in and near farmlands; its percentages and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in wastelands. Cereal and Cruciferae pollen percentages average 16.7% and 6.7% in farmland respectively, but Cereal reduces to less than 3% and Cruciferae to less than 0.5% in nearby wastelands. Principle coordinates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indicate that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farmlands are 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under other vegetation types. Occurrence of Poaceae, Chenopodiaceae, Artemisia, and Compositae pollen and Selaginella sinensis spo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types and frequencies indicate intensity of human imp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ops,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reflects changes in both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human activities. Percentages of cereal and Cruciferae pollen, for example,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altitude, but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Understanding pollen assemblages under artificial and human-disturbed vegetation in hilly areas may ai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impacts on the plains during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软件规格及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70.
选取巩义市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生成五个坡度等级的耕地景观格局,剖析各坡度内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其干扰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景观以水浇地和一般旱地为主,间作果木旱地镶嵌分布于两大景观要素中,且各坡度内耕地景观要素分布差异显著;水浇地主要分布在<15°坡度条件下,斑块大且连片分布;一般旱地集中分布于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6°和6°6°和6°15°是耕地的两个主要分布坡度级,是实现研究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坡度>15°条件下,人类对耕地的干扰程度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耕地景观要素正逐渐过渡到自然生态系统,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