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系统科学   82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245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试论词义术语化流程中的转换机制及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科技术语的基本特点入手,深入讨论了术语体系中兼容语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转换机制。从而为揭示词义术语化流程的基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严军  李晓思  李哲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69-10478
为了探明注浆法应用于黄土地区某既有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用以指导该建筑物进一步的加固工作。本文依托某建筑物纠偏工程讨论了注浆法在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现场监测了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指标,结合地质条件以及前期加固方案,分析了注浆后地基土承载力不升反降、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注浆开始后,建筑物沉降速明显增大,且南侧高于北侧,随着施工的暂停和恢复,沉降速率随之减小和增大。最大沉降速率达2.05 mm·d-1,南北两侧最大沉降差达40.78 mm。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沉降速率类似,最大孔隙水压力达990.21 kPa。停止注浆后,地基南侧各处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降幅约8.85%~45.56%。注浆使建筑物产生不均沉降的原因为,未凝结浆液中的水在注浆压力和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逐渐渗透到本就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土中,且由于地基内初始孔隙水压力及初始排水条件的差异,对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上。可见对于类似的排水条件不良且孔隙水压力过大的局部非饱和黄土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采取打入排水板、泄压孔等措施消散孔隙水压力,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相似文献   
13.
In multivariate discrimination of several normal populations, the optimal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is based on quadratic discriminant functions. We compare expected error rates of the quadratic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if the covariance matrices are estimated under the following four models: (i) arbitrary covariance matrices, (ii) common principal components, (iii) proportional covariance matrices, and (iv) identical covariance matrices.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estimate expected error rates, we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discrimination procedures for five different parameter setups corresponding to standard situation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ocedures are examined for sample sizes ranging from 10 to 60, and for two to four groups. Our results quantify the extent to which a parsimonious method reduces error rates, and demonstrate that choosing a simple method of discrimination is often beneficial even if the underlying model assumptions are wrong.The authors wish to thank the editor and three referee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on the first draft of this article. M. J. Schmid supported by grants no. 2.724-0.85 and 2.038-0.86 of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4.
双层结构8—羟基喹啉铝电致发光的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分子掺杂聚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的有机分子/聚合物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着重指出在稳定发光之前有一个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球状晶粒模型,研究了纳米硬磁相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晶粒有效各向异性和矫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粒直径的减小,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将随之增强,而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和矫顽力将逐渐下降。为了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晶粒的直径应该大于20nm。同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矫顽力的最佳计算公式(Hc=0.32×2Keff/Js)。  相似文献   
16.
高硅沸石中二元物系表面扩散系数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力学蒙特卡罗(Kinetic Monte Carlo,KMC)方法模拟客体分子单组分及双组分混合物在高硅沸石(Silicalite)分子筛中的扩散,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的模拟结果及Maxwell-Stefan(M-S)方程计算对比说明KMC方法的合理性,而由真实的体系性质获得正确的跳跃频率值及合适的晶格模型是获得正确计算结果的关键,且一旦由单组分研究获得正确的跳跃频率值及晶格模型,便可直接移用至多组分体系的KMC模拟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铁磁构件在受载状态下表面产生漏磁的磁记忆现象,对含小孔平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实测了受拉伸载荷时的漏磁场值.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对构件的磁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应力引起的小范围塑性变形区域存在有效的磁记忆信号,采用磁记忆方法对设备承载铁磁构件由应力集中造成的早期损伤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普通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同时对籽粒蛋白质组分与其它主要品质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籽粒蛋白质组分在群体后代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对亲本的性状变异较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相对含量与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硬度呈正相关.清蛋白、球蛋白相对含量与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和硬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支持微机电系统(MEMS)TopDown设计流程,针对MEMS仿真中的多能量域与非线性特点,采用键合图场元件与结型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中参数表达的MEMS键合图仿真元件库,同时基于该元件库提出了一种MEMS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采用参数化仿真模型与结构化体系构建的元件库,为MEMS设计流程中的概念设计阶段与系统级设计阶段的快速建模与仿真提供了方便,同时元件库内的所有元件均与MEMS器件级设计中的结构特征具有映射关系,这为用户需求空间功能原理空间结构空间之间的设计空间映射提供了方便.通过一个静电间隙执行器的系统建模过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利用该元件库进行建模与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油井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长6某特低渗储层进行了系统的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特低渗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在26%~80%的范围,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原始条件下地下渗透率明显小于地面渗透率,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储层岩石应力敏感伤害后,储层岩石的渗透率不能立即恢复,最终渗透率恢复率在68.6%~100.0%,岩石渗透率越高,渗透率恢复值越大;当岩石的渗透率小于0.5×10-3μm2时,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增强.模型预测表明,当地层压力降低5MPa时,该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对油井产量的影响在8.6%~35.7%,渗透率越低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