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7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91.
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的仿真及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有限元法,对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电容传感器理论模型,对两相流各种典型流型进行仿真.分析了传感器各结构参数对测量的影响,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了一种均匀旋转电容敏感场的多电极传感器,有效地减少了两相流流型变化和不同的相分布对测量的影响,使得传感器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2.
大熊猫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日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4只大熊猫(.2;■.2)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24小时模式.连续两昼夜在动物排尿时收集尿样,尿中皮质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只大熊猫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昼夜周期,在早晨2—6时持续上升,在6—7时达最高点,随即逐渐下降,雄性与雌性大熊猫分别在21时到21时半及20时到21时下降到最低点.雄、雌性大熊猫皮质醇的日周期相似,两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是在3—7时显著高于日平均水平,中午12时至深夜1时,一般均低于日平均水平,24小时中皮质醇峰的最高值,雄性大熊猫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193.
水杨酸使棉花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发生明显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结合宏观生长的观察发现:25ppm的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既能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又能提高棉花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94.
根据因次分析与气固流动压力损失提出了快速循环流化床中压力沿床高分布的计算式,由此公式来计算轴向固体容积率.本文使用此式对从众多作者不同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式能与不同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为快速床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5.
黄土地区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坡面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黄土地区坡面降雨径流产沙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坡面流量、前期土壤含水量、土壤干容重之间的定量关系。应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黄土地区暴雨径流侵蚀产沙特点,建立了考虑流域前期土壤含水量和径流涨落段的含沙量与流量之间的水沙传递关系,建立了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经用实测资料计算检验,此模型对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过程及产沙总量的计算结果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6.
静电增强纤维除尘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过滤风速高的突出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除尘技术。根据静电增强方式的特征,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了分类和综合分析,并回顾了静电增强纤维除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7.
为了研究低挥发分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分析了气相燃烧与煤粉燃烧的着火贫限,提出了低挥发分煤粉着火的一次风粉气分离原则.实验证明,根据这一原则设计的开缝纯体燃烧器对低挥发分煤粉的着火与火焰稳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8.
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速抽气采样法测定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由中心到器壁.颗粒浓度逐渐升高.不存在以往分离模型中常用的横向完全返混.沿轴向由排尘口到排气管下口.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有一个最低点.它靠近排气管下口.这说明一定的分离空间高度有利于返混颗粒的二次再分离.实验表明.顶灰环、短路流及排尘口返混是影响分离效率的不利因素.改变分离器入口面积及排气管下口直径对分离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利用颗粒浓度分布曲线计算分离效率,其计算值与用称重法所得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9.
本文以浓差极化—凝胶层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影响糖化酶超滤的各种工艺因素,并测定滤饼比阻力,得到滤饼比阻力与压差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浓差极化现象存在下,透过液通量随操作时间、透过液总体积以及主体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操作压差达一定值后,透过液通量与压差无关.粗酶液经超滤后,可得到高活性浓缩酶.  相似文献   
200.
由于原设计的旋风除尘器系统因设备本身原因,对车间内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过高的粉尘质量浓度带来安全上的极大隐患,选用了WDX负压防、除尘系统。介绍了WDX负压防、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阐述了该系统在马脊梁选煤厂成功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