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377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51.
混凝土坝空间位移场监测模型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场论出发,应用幂级数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坝工理论和工程力学知识,全面论述了建立混凝土坝空间位移场的动态监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建立丹江口左岸转弯坝段34^#、36^#坝段正垂线的分布模型,通过对模型成果较为深入地比较和研究,得出此模型是一种很好的变形监测模型的结论,在全面监测大坝工作情况时,其发挥的作用是单个测点变形模型不可比拟的,尤其是和单个测点的监测模型联合,从点、线、面全面监视大坝工作情况,更能充分发挥各自优越性。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光束钎焊获得的对接和搭接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光束钎焊对接接头的断裂强度σb、相对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均低于被钎焊母材。同质接头的弹性极限σ0.01、屈服极限σ0.2与母材相当,而异质接头的σ0.01、σ0.2值仅取决于低屈服极限的母材,与高屈服极限的母材无关。对接接头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是非均匀的,同质接头中的钎缝和近缝区的塑性变形量最小,而异质接头中屈服极限较高的母材一侧几乎无塑性变形。搭接接头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下会产生“折弯效应”,折弯程度随被钎焊母材屈服极限的增加而减小。对接接头的断裂是由纯拉应力导致的,而搭接接头的断裂是剪应力和拉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论述了彭灌地区大鱼洞—九甸坪—龙溪滑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南北两个滑覆体,二者以侧向镶嵌方式相连。北段为滑褶式,由两个呈上叠方式的次级滑覆体组成;南段为滑片式。滑覆体是在挤压推覆构造的后期具松弛性质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形成的,其来源于映秀—北川断裂东侧地区。滑覆活动于印支晚期至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54.
固态焊接中的等效压缩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固态压接升温、保温过程中存在的等效压缩变形现象及其产生进行了阐述,并在试验基础上对伴随等效压缩变形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塑性压缩变形是焊件在升温、保温过程中受约束压力作用不能胀大而产生的塑性变形的累积,它提供了形成固态焊接接头所必需的塑性变形。等效压缩变形使焊件在被约束方向上的尺寸保持恒定,而约束压力则在焊件由表及里温升的差异、屈服极限随温度变化的不均匀性以及应力松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增大、持平、快速减小直至缓慢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基于对40Cr表面激光淬火后与QCr0.5恒温超塑性固态焊接可行性的分析,在非真空、无保护气氛下,进行了40Cr QCr0.5的异材焊接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Cr钢待焊接面经激光淬火预处理后与QCr0.5在预压应力56.6~84.9MPa、焊接温度750~800℃、初始应变速率(2.5~7.5)×10-4s-1的条件下,经120~180s短时压接,即可实现固态焊接,接头强度可达QCr0.5母材强度,胀大率不超过6%。焊接过程中QCr0.5发生了超塑性流变,40Cr变形甚微。  相似文献   
56.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traditional small deformation plasticity can be transplanted to the finite deformation plasticity by using the logarithmic strain measure only. In this way,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of how to find the derivative of a tensor function arises. In this paper, a general method for finding the derivative of a tensor function is proposed. Several metal forging examples are given.During the calculation, the mesh regeneration is not even invoked.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一种薄壁矩形管弯曲胎具。利用金属材料弯曲变形时的塑变硬化特性来弯曲矩形管,较好地解决了雨阳棚骨架现场弯曲加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Based on the bi-cubic Bessel spline function method, we have inverted the present-day crustal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China continent by combining with 410 GPS observations, 327 seismic moment tensors of earthquakes and fault slip rates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and considered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rustal movement mostly takes on compression in SN-NE direction and extension in EW-NW direction in China continent. The continent is rotating southeast and takes on a clockwise rotation image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ast of Tibet and Chuan-dian area. Different blocks have different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tinent. The south China, Ordos and Northeast block have good integrity.The de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i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part. The strong strains are focused on the Himalaya, east Tibet,west Tian Shan and Chuandian block etc. The deformation at the joint of blocks is stronger than that within the blocks. The China continent deformation not only has the strike-slip faulting and extrusion feature but also has the crustal shortening and thickening feature.  相似文献   
59.
基于图像分析的实验模型变形场量测标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模型观测面上 ,通过设置嵌入式彩色标点 ,在实验各阶段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然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识别并比较每一实验阶段的标点坐标 ,利用有限元中常用的四边形等参变换的方法将测点图像空间坐标转换为模型空间坐标 ,实现了图像校准和变形计算 .开发了一套应用软件系统 ,用于数字图像标点识别分析和结果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测点位移识别均方误差为 0 .14~ 0 .5 2个像素 ,相当于模型观测范围的 5 / 10 0 0 0 0~ 1.5 / 10 0 0 0 .最后给出一个在粘土地基承载力模型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0.
热变形造成的奥氏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到热变形奥氏体在随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依据热模拟试验结果,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量和变形后高温停留影响相变过程的微观物理本质,认为变形促进热变形奥氏体的相变,提出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后高温停留时间对热变形奥氏体转变过程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通过对再结晶过程的控制影响相变过程.再结晶虽然可能细化了晶粒,但大量消耗了热变形奥氏体中的晶体缺陷,其结果是迟滞了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