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幸芳  李刚  韩敏  葛伟  刘圣勇 《河南科学》2011,29(12):1464-1469
以2000—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基础,对河南省作物秸秆的种类、资源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是河南省主要的作物秸秆种类,其资源量比重分别达到47.30%和25.09%,累积占全省秸秆总量的72.39%,属于优势秸秆资源;其次为棉花和水稻秸秆,而油菜秸秆、芝麻秸秆比例分别为1.71%和0.83%,属小比例作物秸秆.根据各类作物秸秆资源量年度变化情况,小麦、玉米秸秆资源量逐年稳定增加,其它作物秸秆资源量则相对减少.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口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市和安阳市(河南南部和东北部),累积占到全省秸秆资源的67.82%.  相似文献   
122.
从分析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作物栽培学教学试验田、实验室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研究型综合型实验、教学实习基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改革现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逐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实践中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3.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品种混合策略。很多研究者利用品种的间种、混种和套种,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群体对病害的抗生水平,达到自然抵抗病害的目的。归纳了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病害效果和控制病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讨论了其优越性、应用特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4.
在缺乏卫星过境时地面同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 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水分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种不依赖地面土壤水分同步观测数据的主、被动微波协同反演逐日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观测新方法。该方法将补偿后的 AMSR-E 土壤水分作为“高时间分辨率土壤水分观测控制值”, 以此计算逐日土壤水分变化量, 并结合 ASAR 交替极化模式数据, 反演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基准日期值, 然后基于两者建立土壤水分协同反演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地势比较平坦、地表粗糙度较小且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在陕西省渭北台塬西部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参数拟合的决定系数约为0.81; 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分与凤翔县农业气象站地面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比, 两者的决定系数为 0.92,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均方根误差为0.025。反演结果可用于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  相似文献   
125.
 回顾作物产量差及其成因的研究进展,从产量实现的稳定性、群体发育特点、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特征及气候、土壤条件基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玉米高产纪录田块与农户大田玉米的产量形成特征,设计了缩小高产纪录产量与农户产量差距,实现从小面积高产纪录田块到大面积高产的技术途径与方案。作物产量潜力的实现应是多层次的。产量目标不同,产量差距成因不同,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技术需求结构及增产途径也不同,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目标、内容、结构和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获得预期的目标。理论上阐明了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差距成因的机制,明确了缩小差距的途径与技术对策,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热裂解生物质炭产业化:秸秆禁烧与绿色农业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处理是当前中国农业与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分析了秸秆处理与禁烧存在的机制性困难,认为秸秆处理需要从市场经济规律寻求产业化解决途径,关键是能源利用下养分资源重回农业循环;介绍了生物质限氧热裂解新技术特点及其在秸秆处理中的优势,讨论了其产业主要产品--生物质炭的土壤和农业功效,分析了秸秆气炭联产多产品产业链的产业化前景,提出秸秆热裂解生物质炭产业化提供了既处理秸秆废弃物又促进农业增产优质安全的新技术选择,形成了以生物质炭土壤施用和生物质炭基肥料生产应用为中心的绿色农业新途径.建议国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秸秆禁烧大环境下秸秆处理补贴政策,加大秸秆收储配套服务,强化树立已经初现的秸秆生物质热裂解产业优势,通过绿色农业市场化发展带动解决秸秆问题,服务中国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27.
该文以包含平坝地及丘陵区的德阳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区水稻拔节(7月10日)和乳熟(8月25日)两景双极化(HH/HV)ALOS_PALSAR雷达数据,参照2009年6月3日TM(129/038,130/038)光学影像,分析主要地物影像特征,对比分析水稻在不同时相、不同极化方式后向反射系数,结合GIS和GPS技术获取的地面调查资料,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识别和面积监测,最后利用水稻本底调查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利用ALOS_PALSAR数据进行水稻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文采用了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两种方法,其中决策树分类以后向反射系数HH/HV比值和两时相HV-HV差值为基础,以HH-HV≥1.5和0.2≤HH/HV≤0.6(7月10日)和0.15≤HH/HV≤0.6(8月25日)为水稻阈值区域.结果表明:与2009年水稻本底解译随机选取的100个水稻图斑相比较,监督分类准确率为91%,区域水稻种植总解译面积比本底增加了8.2%;决策树分类准确率为93%,区域水稻种植总解译面积比本底增加了3.48%.结合地面样方调查资料,利用ALOS_PALSAR多时相影像进行水稻识别和面积测量可以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五料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资源丰富,秸秆"用则利,弃则害"。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能有效解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这"三低一重"的问题,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及分布,介绍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料化")这些重点领域的应用。集约、循环、高效、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9.
130.
Summary Pyridoxine, applied to seeds before sowing or by the spraying of a standing crop of moong (Vigna radiata) significantly enhanced leaf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Leaf NRA levels, being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ed yield, can be utilized for predicting crop productivity and for adopting corrective measures, if necessary, at an early growth stage.Acknowledgment. This work was partly supported by the award of a Research Fellowship to S.A.A.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New Delhi, which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