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7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阐述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到教学互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置自主性实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具体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2.
论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独特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改变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养成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文学科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感,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应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3.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4.
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理学史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该文从6个方面阐述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的科研训练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据此论证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6.
语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在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创设问题性境,引导质疑问难,鼓励标新立异,激发大胆想象,拓展创新空间,还语教学人性、审定性、创造性之本质。  相似文献   
107.
在化学教育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往往片面地集中在实验手段的创新上.针对目前的化学教育形势,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战场,单一的考试方式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将创新教育实现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课程实施、化学课程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几个问题,将力、热、光、电磁等传统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9.
创造性思维有着深刻、明确的涵义,创造性思维又有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特点及多种思维形式,高等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地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真正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就要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根据21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探讨了在电子技术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基础实验,突出实践性,引进虚拟实验,改进实验评价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