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引入了I-投射模和I-内射模,给出了它们的性质.定义了I-投射维数和I-内射维数,同时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
给出了右型B半群真覆盖的定义. 证明了相应于一右型B半群的任意真覆盖为作用于左消去幺半群上的相应于该右型B半群的真覆盖,并给出了相应于右型B半群的真覆盖的结构定理.  相似文献   
63.
给出了矩阵特征值分布的分离性定理的一般性结果,进而得到了Brualdi型与Brauer型的分离性定理,改进了已有的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64.
土地覆盖作为影响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对改善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基于最新的国产高分1号(GF-1)和传统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最后运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总体变化和不同环境因子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之间草地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其他类型土地都有所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林地;2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6年来林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坡度在6°以上,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侯城乡,范村镇和阳邑乡;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地区,地理位置上各个乡镇都有所分布,耕地以胡村镇和范村镇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以胡村镇和明星镇分布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65.
为分析研究受汶川地震影响下茂县、汶川以及都江堰三县的植被动态恢复状况,通过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植被指数(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计算2007~2017年各年的植被覆盖度,进一步计算2009~2012年以及2013~2017年植被覆盖恢复率,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探讨该地区植被恢复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在2007~2017年这10年内随着时间逐渐恢复,且恢复较好,但震中区域差异明显;结合实地调查滑坡数据,得知研究区与滑坡区植被恢复都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海拔和道路距离与植被恢复面积比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坡向上的植被恢复面积比也存在差异;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密度越大,植被恢复显著点较少;由于各种植被类型的特性不同,导致植被恢复的快慢不同,其中草甸、针叶林、阔叶林及灌丛自然恢复速率较快。可见,研究区内植被恢复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震后绝大部分区域植被在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但部分区域需要人类进行政策保护,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决策干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6.
对拟离散模进行了研究后,得到的主要结果有:(1)M是一个可补模,对于M的任意子模A,如果A在M的一个直和项里是余闭的,那么A在M里也有余闭的(2)设A、B是R模M的子模,M满足条件(D1),M1、M2分别是A、B的余闭包,且A、BM若M1M2,则AB(3)设A、B是拟离散模M的两个子模,A∩B=0,cc(A)、cc(B)分别为A、B的余闭包,则cc(AB)=cc(A)cc(B)(4)若Ai是拟离散模M的独立子模,cc(Ai)为Ai的余闭包(i=1,2,3,…),则c(∞i=1Ai)=∞i=1cc(Ai)(5)如果M是一个广义的半完备左R模,那么①J(M)M;②M/J(M)是半单的;③M/J(M)的分解能提升为M的分解  相似文献   
67.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覆冰条件下海冰融水水量及总盐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5时左右;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入渗过程分为集中排盐、深度脱盐、淡水入渗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可为冬季覆冰或咸水结冰灌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在北极格陵兰海(20°W-10°E,65°N-85°N),2003-2012年冰盖(ICE)、混合层深度(MLD)和海表温度(SST)的分布及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ICE和SST在区域内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以上,尤其是在750N-800N区域,峰值的时间间隔调整后.相关性更加显著.通过Eviews滞后回归分析发现,SST在70°N-750N和75°N-80°N分别滞后ICE7个月和4个月.而且ICE和SST之间存在着协整。说明这两者长期存在均衡关系.ICE和MLD在区域内为负相关关系.尤其是75°N-80°N区域,相关系数达0.82以上.回归分析发现,MLD在70°N-75°N和75°N-80°N分剐滞后ICE1个月和4个月.而且两者之间也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总体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冰盖在8—9月达到低谷;海表温度夏天高、冬天低;混合层深度冬季深、夏季浅.冰盖的大量融化和海表温度、混合层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基于CAD的透盖注塑模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聚苯硫醚(PPS)透盖注塑模具设计过程。通过对透盖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分析,提出注塑成形方案,基于CAD软件对注塑模具中各个部件进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分型面选择及浇注系统设计,并根据塑件结构特征,提出了双推板式二次推出机构。该模具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解决了薄壁塑件脱模机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0.
以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覆被详查资料为主要数据,在Arc-GIS支持下研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动态变化特征,阐明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耕地(旱地、水田)面积减少51.84 km2;园地、水域、灌木林和裸岩面积变化程度较小;草丛、稀疏植被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1.98 km2、2.19 km2和12.85 km2;其中,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与动态变化最显著分别为10.98%、13.18%,面积增加了33.40 km2.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工业化、城镇化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