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水剂的吸水能力达700倍以上;最佳反应条件为:[(NH_4)_2S_2O_8]=3.1×10~3mol/L,[AA]=25mol/L,T=70℃,t=3h。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粘度法和GPC法,用计算机和作图法进行优化选择,订定了VDC-MA(质量之比为VDC/MA=94/6)共聚物在25℃、THF中的Mark-Houwink参数,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及SBS/CPE(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学行为。探讨了不同类型的SBS,SBS/CPE比例、CPE含氯量、增粘剂和增塑剂的含量等因素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CPE共混体系对PVC人造革的粘接有正协同效应,并可以得到熔融粘度比SBS小、而粘接力比SBS大的热熔性压敏胶粘剂。  相似文献   
14.
嵌段聚氨酯脲的氢键与形态研究——硬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相分离程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L-天冬氨酸为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合成聚丁二酰亚胺,用不同比例的牛磺酸和赖氨酸进行开环和交联,获得可生物降解聚天冬酰胺衍生物水凝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赖氨酸的用量、牛磺酸的用量对水凝胶吸水性能影响较大,引入磺酸基后,水凝胶的吸水倍率由47增大到174.水凝胶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胀测试表明水凝胶具有较强的溶剂敏感性.溶胀倍率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升高,水凝胶在pH=7.4的溶液中收缩.水凝胶的溶胀倍率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材料学、发光学及微电子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加工制备容易、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可制成大面积器件等优点[1],并可望用于有机场效应管、有机光伏电池、有机激光、有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理想的电致发光材料应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对引发剂用量、溶剂水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50份、丙烯酸11份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引发剂25份、溶剂水15份、催化剂0.03份、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效果最佳。静态阻垢性能测试结果(按照Q/SYDQ0833-2002标准进行评价),阻垢率达82.5%。其效果优于马来酸单聚物,且成本低于1:1摩尔比的马丙共聚物。  相似文献   
18.
智能型水凝胶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智能型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但由于传统水凝胶存在一些缺点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近年来围绕提高传统水凝胶的性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该文从4个主要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智能型水凝胶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Polyethylene oxide-polypropylene oxide-polyethylene ox-ide (PEO-PPO-PEO) block copolymers are non-ionic surfactants and include hydrophilic PEO and hydro-phobic PPO segme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PPO central block, PEO-PPO-PEO copolymers ha…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水凝胶的强度,通过端丙烯酸酯基阴离子型聚氨酯(PU)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MAEBDAC)的共聚交联,合成了系列两性水凝胶(简称L1—L5)。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阴阳离子摩尔比为0.3/1(样品L1)、1/1(样品L3)和1.3/1(样品L5)的干凝胶,结果表明,两组分间相容性良好。处于等电点的样品L3中没有微孔结构,且其可冻结水含量仅为总溶胀水量的11.7%,而在样品L1和L5中均具有微孔结构且可冻结水含量增至50%。研究pH响应性表明,水凝胶的响应行为取决于凝胶中过量电荷的性质,外加电介质对样品L3的吸水能力影响较小。凝胶强度随聚氨酯链段的引入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