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系统科学   273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5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1.
Among the bio-inspired techniques, PSO-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s have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 An improved method nam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operative evolution with multi-populations was presented.It adopts cooperative evolutionary strategy with multi-populations to change the mode of traditional searching optimum solutions. It searches the local optimum and updates the whole best position (gBest) and local best position (pBest) ceaselessly. The gBest will be passed in all sub-populations. When the gBest meets the precision, the evolution will terminate. The whole cluster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uses the cooperative evolutionary PSO algorithm to search the initial clustering centre.The second stage uses the K-means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tr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extract the correct number of clusters with good clustering quality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other clustering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912.
为了提高无线协同中继传输系统的可达速率和吞吐量,提出了利用干扰消除的协同传输方案. 通过监听获得干扰信号的先验信息,再利用干扰重构减去技术来消除干扰信号,减少了系统传输时隙. 同时,推导出系统可达速率和中断概率的表达式,分析了不同传输方案下不同中继转发模式的系统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链路信噪比的增大,基于干扰消除的协同传输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当链路信噪比未知时,通过调节发送速率,可以获得系统的最优吞吐量.  相似文献   
913.
摘要: 由于协同通信系统各中继节点分布位置的不同,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多时偏问题. 该文考虑基于分布式线性卷积空时码的异步协同通信系统,将对应每个中继节点的时延偏移量等效到对应生成多项式中的零矢量,进而构造等效的异步协同通信系统模型. 对等效信道矩阵的带状Toeplitz 性质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Trench 算法求解带状Toeplitz 线性系统的块最小均方误差均衡方法,从而将求解高阶带状Toeplitz 线性系统的运算简化为求解低阶Toeplitz 线性系统的运算,避免了传统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算法中的高阶矩阵求逆运算,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仿真结果表明,该均衡方法能在适当的数据帧长以及较大的时延量情况下取得满意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14.
通过对经典合作对策上Banzhaf函数的描述,给出了模糊合作对策上Banzhaf函数的定义.讨论了两类模糊合作对策上Banzhaf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给出了它们的具体表达形式.探讨了所给Banzhaf函数的模糊零元,个人理性,单调性,非负性.研究了模糊联盟与其模糊支撑关于Banzhaf函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算例来说明所给模糊合作对策上的Banzhaf指标.  相似文献   
915.
基于几何关系的多导弹协同跟踪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武器平台同时探测、处理机动目标信息, 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目标的跟踪精度, 特别是对于多导弹协同作战而言, 协同跟踪目标即可以为作战系统提供全面的协同控制情报, 也可以为每枚导弹提供精确的制导信息.论文基于交互多模与几何关系思想, 设计了多导弹协同跟踪目标算法.首先,建立了目标运动学模型, 给出了多导弹和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多导弹协同跟踪目标模型; 其次, 基于交互多模思想,将多导弹获取的目标信息进行交互, 通过协同滤波算法计算出目标滤波状态值;最后, 对协同滤波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相对于信息不共享的情况, 多导弹协同跟踪目标能够取得更好的跟踪效果, 对多导弹协同作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16.
面向应急成像观测任务的多星协同调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应急条件下的成像观测任务,设计了多星协同调度框架,将多星协同调度问题分解为任务排序主问题和资源匹配子问题。分析了多星协同调度中的主要约束条件,以任务收益为优化目标构建问题的约束满足模型,并应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了算法中的编码、解码、移动、变异等操作,给出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计算公式。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17.
电力线通信最优数据帧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介质的计算机网络MAC层的帧长度与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关.对于PLC网络,由于信道存在严重的非周期的异步脉冲干扰,其MAC层的帧长度不仅与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关,而且与电力线上的脉冲干扰有关.论述了电力线信道上脉冲干扰的特性,运用概率论推导出存在脉冲干扰时求解数据帧长度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求解在给定脉冲干扰情况下的最佳数据帧长度.  相似文献   
918.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中参与者利益与设备可靠运行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策略.针对风、光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与K-means聚类法生成预测出力典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源、网、荷、储的利益及可靠性问题,并在用户侧引入电动汽车柔性负荷,增强能源的利用率,分析各方在追求利益与运行可靠性时的均衡交互策略.对于传统灰狼算法狼群分布不均匀、搜寻猎物能力弱等问题,基于Hammersley序列产生更均匀的初始狼群,改进收敛因子的递减方式,并调整对越限个体的处理,产生高质量狼群的同时丰富了样本种类,减少寻优的时间和次数.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及改进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9.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定点悬停控制,从应用层面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案,设计了相应的协同控制算法.在飞行器整体硬件架构基础上分析量测系统的各个传感器,对于姿态测量通道提出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于高度测量通道提出互补滤波算法,对于水平位置测量通道提出双传感器融合算法.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状态空间及其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设计了与之相结合的协同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最后在物理平台上对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表明多传感器融合与协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四旋翼无人机的定点悬停精度.  相似文献   
920.
为了提高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系统可靠性,在考虑无线瑞利感知信道和有一定错误率的报告信道条件下,提出采用p次方检测器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通过考虑单天线上的采样信号数和OR融合准则,联合优化p次方检测器的指数p和最佳感知门限λ以使总错误概率最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总错误率最小条件下,最佳指数p和感知门限λ同时存在.并且有当采样信号数越大时,指数p越来越大且有上界,最佳感知门限λ越来越小且有下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