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2—(2—噻唑偶氮)—5—二乙胺基幕甲酸(TAEB)与钴的显色反应及其配合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弱酸介质和空气中,钴与TAEB能分别形成棕红色和蓝色配合物,根据蓝色配合物[Co(Ⅲ)—TAEB]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不被强酸破坏的性质,拟定了测定钴的方法,在0~16μg钴/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32.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cis-[Coen2(OH)(OH)2](ClO4)2(en为乙二胺)与酸性媒介黄GG染料(2-羟基-5-[(4-苯磺酸基)偶氮基]苯甲酸)的取代反应动力学.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oen2(OH)2]+、[Coen2(OH)(OH2)]2+60℃时的加质子反应平衡常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得60℃时染料的酸解离常数.60℃离子强度为0.1mol/kgNaClO4时,各络合质点与染料的反应活性顺序为[Coen2(OH)(OH2)]2+>[Coen2(OH)2]+>[Coen2(OH2)2]3+.由表观速率常数kobs与Co(Ⅲ)络合物浓度的关系及反应活化参数西ΔH、ΔS可见,该取代反应是按SN2缔合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33.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无机阳离子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特性,提出了分离和测定它们的薄层分析方法。以0.2mol/L HAC—0.2mol/LNaAc 为展开剂,在硅胶 H 板上分离 Cu(Ⅱ)、Cd(Ⅱ)、Co(Ⅱ)、Pb(Ⅱ)的混合物,用双硫腙喷雾显色,它们的 R_f 值分别为0.39,0.54,0.69,0.19;检测下限可达10~(-9)g;对这四种离子的混合水溶液进行五次平行测定,其变动系数依次为2.7%、4.5%、3.8%、2.4%,回收率均在96%~104%之间。用本法对地面水及电镀废水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本文合成了聚苯乙烯羰基铁络合物,并用穆斯堡尔谱,TG,DSC,X光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高分子络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35.
本文应用国产羟肟类萃取剂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代号N_(530))进行了萃取分离钴镍的研究。实验所用有机相为20%N_(530)磺化煤油溶液,水相分别为钴(Ⅱ)、镍(Ⅱ)氨性硫酸盐、氨性氯化物及氨性碳酸盐溶液,研究结果表明:钴(Ⅱ)镍(Ⅱ)的萃取率均随水相平衡pH值及铵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的影响不显著,钴(Ⅱ)的萃取速率大于镍(Ⅱ)的萃取速率。N_(530)分离钴(Ⅱ)镍(Ⅱ)可用反萃取方法,即先用小于0.05mol/LH_2SO_4溶液反萃取镍(Ⅱ)后,再用NaCl(50g/L)和HCl(4mol/L)的混合液反萃取钴,经多级反萃可使钴反萃完全。若在水相添加适量的(NH_4)_2S_2O_8,或通入空气,或把料液敝开静置,均可使钴(Ⅱ)氧化成钴(Ⅲ)的氨合配离子。此时钴的萃取率下降,而镍的萃取率不变。这样控制适合的条件,便可以通过单级萃取有效地分离钴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铜(Ⅱ)、铁(Ⅲ)可被N_(530)萃取,但钴、镍不萃,因此可用萃取方法净化除去料液中所含的铜、铁这些杂质金属。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48个土样点的4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提出了北京地区土壤中钴、钼的背景值及其分布规律,并绘制了钴、钼含量的五次趋势面图。  相似文献   
37.
合成了酞菁钴磺酸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催化脱硫性能的考察。  相似文献   
38.
用恒流计时电位法和循环电位扫描法研究了Co(Ⅱ)-NaCl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还原动力学,确定了过程存在着前置转化反应,电荷传递为单电子过程.中间价态离子Co(Ⅰ)很不稳定,以岐化反应方式很快分解.前置转化反应的正向速度常数k_1’=2.85dm~3·mol~(-1)·S~(-1),逆向速度常数k’_(-1)=7.15S(-1).过程的动力学参数αn=0.46—0.52,n=1,R_S=1—3×10~(-10)cm·S~(-1).  相似文献   
39.
在6km水下采集富钴结壳,其能耗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以采集头的行走速度、滚筒切割速度、切削深度及截齿的截线距为设计变量,以采集头最小切削能耗为目标,建立了采集头工作参数优化设计模型.设计模糊控制器嵌入到遗传算法中控制交叉率、变异率的自动调整,利用模糊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切削深度、截齿的截线距、采矿车行走速度、采集头切割速度及最小功率分别为3.0993cm、5.5979cm.0.2889m/s、0,3535m/s和149.6229kW.水池试验证明优化结果令人满意,图6,表2,参8  相似文献   
40.
常压下硫酸体系中钴冰铜的浸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某镍矿镍转炉渣经碳还原、黄铁矿硫化所得的钴冰铜进行工艺矿物学及其在常压条件下硫酸浸出的研究。考察温度、硫酸起始浓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在两段逆流浸出流程中镍、钴的浸出率。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以及浸出温度对钴、镍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硫酸初始浓度为6mol/L,浸出温度为100℃,浸出时间为6h,液固比为5时,钴冰铜中钴、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37%和96.73%;在两段逆流浸出实验中,钴、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62%和99.58%,渣中铜的品位达到34.42%,回收率达到9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