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发性脑出血是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提高自发性脑出血的防治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自发性脑出血的定义及自然史,综述自发性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及目前治疗现状。提出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的概念,以便系统整体地研究脑出血发生发展的机制,解决脑出血发生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出血性脑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体系,最终提高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防治水平,降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脑囊虫病患者103例行MRI检查和DWI检查,分析MRI检查、DWI检查及MRI结合DW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总结MRI结合DWI诊断脑囊虫病的相关性.结果 DW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结合DW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明显高于MRI检查和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DWI检查、MRI结合DWI检查均与脑囊虫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MRI结合DWI检查是脑囊虫病的有效诊断手段之一,可显著提高脑囊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用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这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72 h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共60例,其中,30例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2周,为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ESS评分,以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ES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第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7.3±14.47,72.39±16.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2.3±15.4,76.9±1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5.9±14.7,81.8±14.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方便实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4.
探讨蝙蝠葛酚性碱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Zea Longa等介绍的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受试药物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蝙蝠葛酚性碱高、中、低剂量、尼莫地平、银杏叶片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24h大脑皮质中Bcl-2和Bax的mRNA表达变化.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4h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的mRNA均被诱导表达,Bcl-2 mRNA表达量下降;而Bax mRNA表达量升高.蝙蝠葛酚性碱预处理7d后,缺血后24h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而Bax mRNA表达于缺血后24h明显下调.蝙蝠葛酚性碱能有效调控缺血脑损伤后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大鼠的分组对照实验,研究了五味子多糖和游泳运动对疲劳大鼠大脑皮层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宜的游泳运动和五味子多糖可以防止力竭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危害,延缓大鼠中枢神经疲劳的出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经脑室途径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Ang-1),治疗大鼠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并探讨治疗的机制。采用脑立体定向输注的方法,将rAAV1-VEGF治疗载体或者rAAV1-VEGF和rAAV1-Ang-1的混合治疗载体,通过侧脑室转染途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观测VEGF和Ang-1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等。结果显示,联合应用VEGF和Ang-1治疗急性脑梗塞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增加缺血灶周围脑区的微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由此得出结论:联合应用VEGF和Ang-1基因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可保护脑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9.
研究青藏铁路车厢内供氧是否能减轻缺氧对列车员脑组织的损伤。采用自主开发的近红外组织氧无损监测仪检测了在低海拔(平均海拔0.5~2.0km)路段和车厢内供氧的高海拔(平均海拔3.0~5.0 km,车厢内氧浓度维持在23%~25%)路段的列车员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同时用脉搏血氧仪无创检测列车员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海拔路段同低海拔路段相比,rSO2平均下降3.6%,SpO2平均下降3.7%。这表明:车厢内供氧缓解了高原缺氧,但因个别列车员脑组织rSO2仍显著下降,所以对青藏铁路列车员的脑保护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简称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小骨窗组与立体定向组血肿抽吸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没有明显差别(P〉0.05);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相比,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